黃眼企鵝
黃眼企鵝,為企鵝目、企鵝科、黃眼企鵝屬鳥類,原產于大洋洲新西蘭南部斯圖爾特島、奧塔哥半島、奧克蘭群島、坎貝爾島、南島沿岸特有物種。分布區域極為狹窄,不遷徙,全年都在此范圍內生活。筑巢于森林和灌叢之間的地帶。1841年命名。它常伸長脖子對天大叫,胸肌起伏,或面對面引吭高歌,乍看如吵架一般,其實它們是相親相愛的,也常常交頭接耳,卿卿我我。2018年IUCN列為瀕危。
中型企鵝,是不生活在南極體型最大的企鵝。還是為數不多以陸生為主的企鵝品種,僅在狩獵覓食時進下水。與其他企鵝相較,形態和顏色也是非常特別的。新西蘭土著毛利人稱其為“Hoiho”,意為大嗓門,因為它的叫聲尖銳且刺耳。
科目分類:企鵝
生存環境:海岸
顏色分類:黑色_黃色
性情分類:游禽
最大體型:78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25年
適宜溫度:16℃±8℃
食物飼料:肉食
黃眼企鵝形態特征
體長56-78cm,重5-8kg。身體呈黑色,顎及喉嚨呈黑褐色。眼睛之間有一黃帶在頭后部連接。瞳孔呈淡黃色。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它大大的黃眼睛,用于區分同是頭上有黃色羽毛的其他成年企鵝和幼年企鵝。
黃眼企鵝生活習性
通常在固定的地區生活,不與其他企鵝群居。這些鳥通常留在岸上,當需要覓食時才下海,并在大陸架上捕獵。偶爾潛入的深度超過120m,但主要在小于100m的深度覓食。
黃眼企鵝飼養方法
清晨離開巢穴,在離岸7-13km處,覓食2-3天。若哺育雛鳥,會當日晚上回到巢穴。可潛至34m。約90%的食物是小型魚類,包括單鰭雙犁魚、紅擬褐鱈、新西蘭擬鱸、長體水珍魚和藍背黍鯡。也吃軟體動物和甲殼類動物,包括新西蘭箭魷和澳大利亞磷蝦。其覓食范圍取決于繁殖季節,未繁殖的企鵝走得更遠,以狩獵為生,離岸范圍短于其他企鵝。平均壽命為23年,雄性通常比雌性壽命更長,未繁殖或無法繁殖的比繁殖的壽命更長。
黃眼企鵝雌雄分辨
有明顯的性二態性,雄企鵝具有類胡蘿卜素衍生的裝飾物。雄性和雌性的差異可以從頭上羽毛的色素沉積中看出,雄性頭部呈更為明亮的黃色。雛鳥的頭部較灰,并沒有黃帶,而瞳孔亦是呈灰色的。大約1歲左右,直到幼企鵝蛻毛才出現黃色羽毛,才能分辨出雌雄。
黃眼企鵝繁殖方式
雌性2-3年,雄性3-4年性成熟。一夫一妻。筑巢地點通常是有植物掩護的沿海森林。繁殖季節從8月中旬開始,通常持續28周。9-10月產卵2枚。與許其他企鵝不同,會產下2個大小相似的卵,且通常都能存活。產卵后,43天左右孵化。雄雌共同育雛約6周。期間,一只照料孵出的小企鵝,另一只出去狩獵。6個星期的育雛期之后,父母保護減少了,但配給的食物卻增加了。直至幼鳥最離巢,自給自足。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