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K
4988
文字討好癥
“文字討好癥”,就是人們在線上聊天的時候,會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詞匯,增加一些語氣詞,從對方的角度出發,讓它看起來“更舒適”。
具體內容
常見的就是在結尾加上“哈、啦、喲、滴、~”等親切的修飾詞或符號。比如,將“好的”改為“好滴”“好勒”;將“收到”改為“收到啦”“收到哈”;將“嗯嗯”改為“嗯勒”“嗯啦”......
產生原因
“文字討好癥”的出現可能更多是由于聊天情境多元化,社會語言更新較快,同個群體之間無形中形成“無法言說的規則”,而出現的一種新型社交禮儀,同時也是人際交往當中,獲取對方信任、建立良好人際關系的基礎。根據一組調查數據,“文字討好癥”是為了表達對特定聊天對象的尊重。而且,當看到別人“蹦蹦跳跳”地用表情包或文字回復時,自己也或多或少會受到感染。無論是為了合群、迎合還是單純表達尊重,大家似乎都難免“文字討好”,一塊在社交禮儀上“內卷”。
異議
不過也有網友不贊同“文字討好癥”這種說法,語氣夸張只是為了彌補線上交流肢體、表情語言的欠缺,“討好”是夸大其詞了。而且,有的人就是喜歡將好的改成好滴,沒必要把一件小事揪出來放大總結。
應對方法
一.如果注定要“討好”他人,不如把它進階成“糊弄學”:準備好一套萬能聊天模板,在任意聊天場合中來去自如,大家心照不宣、看破不說破;
二.不刻意使用語氣詞、有一說一;不當氛圍組,不想笑就不笑,改改“替別人尷尬”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