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硅谷
美國重要的電子工業基地和世界知名的電子工業集中地。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北部、舊金山灣區南部的高科技事業云集的園區,是美國加州圣克拉拉谷(Santa Clara Valley)的別稱。
發展歷程
1951年,美國學者F.特曼(Frederick Terman,1900~1982)倡導創辦了世界上第一個高新技術園區——斯坦福工業園,將學校1000英畝(約4.05平方千米)的土地租賃給高科技公司建立工業園,在工業園內,大學可與企業緊密合作研發各種項目,使教學、研究和應用一體化,快速產生經濟和社會效益,這可以說是美國硅谷的原型。
從生產不同產品和服務的角度來看,硅谷的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20世紀50年代初~60年代末),是國防產品的研發與生產階段;第二階段(20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后期),是集成電路的研發與生產階段;第三階段(20世紀70年代中期~90年代初),是PC(個人電腦,Personal Computer)的研發與生產階段;第四階段(20世紀90年代末~ ),是因特網的開發與服務階段。
優勢與經驗
硅谷地區的競爭優勢就是基于它的工程、科學和管理技能之上的創造新觀念、新方法,新產品設計,新的服務以及新的商業模式的能力。硅谷公司一直關注諸如“創造性”的產品設計、創新服務、商務管理等此類的任務。以硅谷現今的四大優勢產業為例,所有的強勢產業都已經開始適應經濟發展全球化的現實,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跨地區互利合作關系,形成了獨特的價值鏈半導體工業。在20世紀70年代和80年代,硅谷憑借其實力繼續發展經久考驗的半導體設備制造、高速微處理器和獨特設計,同時創建了與世界各區域芯片制造相關的合作,半導體工業的邏輯和記憶芯片的商品片段正越來越多地分布于全球各區域之間。硅谷被稱為世界電子工業和計算機業的王國。20世紀90年代,計算機企業開始向世界各區域外包PC和其他用品的生產,而硅谷則集中精力開發新產品,包括無線系統與服務、電信設施以及數據儲存。硅谷在為電子商務和以因特網為依托的服務開發新的應用軟件的同時,越來越多地將軟件向世界各區域外包生產,使其成為全球供應鏈條的一個組成部分。
從外部因素方面看,硅谷地區具有與研究型大學緊密聯系、硬件與軟件配套設施完善、氣候宜人與生活質量優越、政府管理方式寬松等優勢。硅谷的核心競爭力主要體現在4個方面:①企業集群主要由小企業組成。②分權式、扁平的網絡結構。③以分散的地區網絡為基礎的產業體系。④獨特的硅谷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