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阿劍
泰阿劍,又名太阿,是中國古代十大名劍之一,是東周時期越國歐冶子和吳國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
楚國的都城已被晉國的兵馬圍困三年。晉國出兵伐楚,是想得到楚國的鎮國之寶:泰阿劍。世人都說,泰阿劍是歐冶子和干將兩大劍師聯手所鑄。但是兩位大師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說泰阿劍是一把諸侯威道之劍早已存在,只是無形、無跡,但是劍氣早已存于天地之間,只等待時機凝聚起來,天時、地利、人和三道歸一,此劍即成。晉國當時最為強大,晉君當然認為自己最有資格得到這把寶劍,但是事與愿違,此劍卻在弱小的楚國鑄成,出劍之時,劍身果然天然鐫刻篆體“泰阿”二字,可見歐冶子、干將所言不虛。晉君當然咽不下這口氣,于是向楚王索劍,楚王拒絕,于是晉君出兵伐楚,欲以索劍為名借機滅掉楚國。兵力懸殊,楚國大部分城池很快陷落并且都城也被團團圍住,一困三年。城里糧草告罄,兵革無存,危在旦夕。
這一天,晉國派來使者發出最后通牒:如再不交劍,將攻陷此城,到時玉石俱焚!楚王不屈,吩咐左右自己要上城頭殺敵,如果城破,自己將用此劍自刎,然后左右要拾得此劍,騎快馬奔到太湖,將此劍沉入湖底,讓泰阿劍永留楚國。第二天拂曉,楚王登上城頭,只見城外晉國兵馬遮天蔽日,自己的都城宛如汪洋之中的一葉扁舟,隨時有傾滅危險。晉國兵馬開始攻城,吶喊聲如同山呼海嘯,城破在即。楚王雙手捧劍,長嘆一聲:泰阿劍,泰阿劍,我將用自己的鮮血來祭你。于是,拔劍出鞘,引劍直指敵軍。匪夷所思的奇跡出現,只見一團磅礴劍氣激射而出,城外霎時飛沙走石,遮天蔽日,似有猛獸咆哮其中,晉國兵馬大亂,片刻之后,旌旗仆地,流血千里,全軍覆沒。這件事情過后,楚王召來國中智者風胡子問道:泰阿劍為何會有如此之威?
風胡子說:泰阿劍是一把威道之劍,而內心之威才是真威,大王身處逆境威武不屈,正是內心之威的卓越表現。正是大王的內心虔誠之威,激發出泰阿劍的劍氣之威!
《史記·李斯列傳》記載“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隨和之寶,垂明月之珠,服太阿之劍”,這句話的意思是說秦始皇得到發著瑞光的昆山寶玉,衣飾上綴著光如明月的寶珠,身上佩帶著太阿寶劍。
秦始皇曾配此寶劍。死后大量陪葬。很多寶貝都跟著埋入始皇地宮,后來楚漢相爭,西楚霸王項羽搶劫秦皇宮,把里面很多的寶貝都帶出來。相傳,項羽用三十萬人,拉了三天都沒把秦皇宮內的寶貝拉完,這一點,在酈道元的《水經注》的渭水段也有記載,項羽后來火燒咸陽和秦皇宮,宮內所藏皆付之一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