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K
6725
多米納制
多米納制的核心元素萌芽于274年擔任元首的奧勒利安統治時期,基本定型于戴克里先統治時期。與元首制相比,多米納制旨在進一步強化中央集權、確立羅馬皇帝至高無上的政治地位。內容包括:實行多位皇帝、副帝聯合共治的統治模式。戴克里先時期,羅馬帝國分為4部分,由4位統治者共同治理,形成了“四帝共治制”的局面,但戴克里先掌管全權;自詡其權力起源于神,其命令具有法律效力,對臣民擁有生殺予奪之權;進一步削弱元老院的地位;取消羅馬城作為帝國唯一最高政治中心的身份;實行軍事改革;創建新型官職;調整帝國的基督教政策;引入東方宮廷禮儀等。
君士坦丁一世統治時期(306~337),多米納制得到進一步發展。君士坦丁采用分封同姓王的方法代替了“四帝共治制”,進一步加強了君主專制。其間,官僚機構急劇膨脹,官員的最高職責就是效忠君主?!睹滋m敕令》采取寬容基督教的態度,為君主制尋求理論根據,使宗教成為統治的工具。330年,君士坦丁遷都拜占廷,改名君士坦丁堡,稱“新羅馬”。這標志著多米納制的最終確立。
395年,羅馬帝國分裂為西羅馬帝國和東羅馬帝國。隨著蠻族入侵和西羅馬皇帝大權的逐步旁落,多米納制在帝國西部逐漸走向衰落,并隨著476年末代西羅馬皇帝羅慕路斯的廢黜而宣告終結;但在東羅馬帝國則不斷強化,成為拜占廷帝國君主專制制度的基礎,并延續了很長的一個歷史時期,在查士丁尼一世時(527~565)還發展得相當充分。
多米納制的建立終結了3世紀的帝國統治危機,在某些方面強化了羅馬皇帝的權威,為西羅馬帝國后期統治與拜占廷帝國的君主專制統治模式奠定了基礎。但同時也加劇了帝國的分裂與對立,對古代與中世紀地中海世界的政治格局產生了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