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港
汕尾港(Shanweigang),位于中國廣東省汕尾市,東距汕頭港117海里;西距香港維多利亞港81海里、廣州港黃埔港區163海里,地理位置優越,是粵東地區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和漁業基地之一?。
2020年汕尾港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273.7萬噸,99.8%為進港貨物,外貿吞吐量占24.2%,煤炭及制品是汕尾港吞吐量的主要構成?。
2021年,汕尾港口岸海豐港區、陸豐港區擴大對外開放獲國務院批準?。
建設歷程
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汕尾港已初步形成,來往船只眾多。
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香港至和公司貨輪開始與汕尾港通航。
民國三年(1914年),汕尾港有客輪和貨輪定期航行于汕尾與香港、廣州和汕頭等口岸之間?。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汕尾港成為全國第一批18個開放口岸和全國6個特級漁港之一,全國漁業試驗區之一?。
2010年,汕尾港初步形成以汕尾新港深水碼頭為龍頭,大中小港口相配套的港口體系?。
2015年,汕尾港口岸紅海灣港區通過國家驗收并對外開放?。
2021年,根據《國務院關于同意廣東汕尾港口岸擴大開放的批復》,汕尾港口岸擴大對國際航行船舶開放?。
區位環境
地理位置
汕尾港位于紅海灣東北角,口門向西北,水域寬闊,水位較深,東距汕頭港119海里,西距香港81海里。該港形成于18世紀40年代,屬瀉湖型港口,港池在瀉湖的咽喉部,整個港區由瀉湖(品清湖)、港池、港門外3部分組成,海岸線12.6千米,面積37平方千米(其中瀉湖22平方千米,港池3平方千米,港門外12平方千米)。
氣候條件
風況
汕尾港季風特點明顯。常風向為東北向,風力可達6級至10級,其次為東南偏東和西南向。東北季風主要從10月至次年1月占優勢,2月-5月多為東南偏東風,風力4級至7級;6月-9月則是西南季風期,風力3級至4級?。
氣溫
汕尾海域年平均氣溫約為23.0℃。1月最低,月平均氣溫為14.4℃;8月最高,月平均氣溫為28.1℃?。
霧況
汕尾港平均霧日為15天,霧日多發生在11月至次年5月,月平均霧日為1天至7天;1月-4月霧日較多,月平均霧日為3天至7天。霧年平均霧日為15天,霧日多發生在11月至次年5月,月平均霧日為1天至7天;1月-4月霧日較多,月平均霧日為3天至7天?。
水文特征
潮汐
汕尾港的潮汐屬不規則目潮混合潮。油尾港海洋站平均潮位1.3米,平均高潮潮位1.8米,平均低潮潮位0.8米。平均潮差為0.3米至0.9米,最大潮差紅海灣2.6米,碣石灣為2.6米,屬于弱潮區?。
潮流
汕尾港區的潮流為往復流,進港航道附近漲潮為東南流,流速1.2節,落潮為西北流,流速2.3節,基本沿航槽方向往復?。
硬件設施
泊位
汕尾港劃分為汕尾港區、汕尾新港區、海豐港區(含小漠港區)、陸豐港區,主要分布于紅海灣和碣石灣內。截至2017年底,汕尾港共有各類生產泊位30個,全港綜合通過能力約1903萬噸。汕尾港劃分為汕尾港區、汕尾新港區、海豐港區(含小漠港區)、陸豐港區,主要分布于紅海灣和碣石灣內。截至2017年底,汕尾港共有各類生產泊位30個,全港綜合通過能力約1903萬噸?。
航道
汕尾港航道,汕尾港航道分外航道和港內航道兩部分。汕尾港外航道,自引航錨地至三點金燈樁東南0.5海里處,為人工疏浚航道,全長2.55海里,設計航道底寬75米,水深5.2米至7.0米,可供5000噸級船舶進出港。汕尾港內航道,由沙舌北端至港內東端碼頭之間的水道(即漲落潮流沖刷的深槽線),可航水域寬100米至200米,泥沙底,設有汕尾港港內引導燈樁,為自然航道,水深3.5米至7.0米?。
運營情況
主營業務
汕尾港主營業務包括:裝卸儲存、中轉換裝、多式聯運、臨港產業開發、運輸組織、旅游漁業配套等?。
客貨運量
2015年汕尾港到港船舶1141艘次,散貨船和集裝箱船分別為194艘次和134艘次,分別占比17.0%和11.7%。總載重噸達到844.0萬噸,平均載重噸為7397噸?。
2020年汕尾港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273.7萬噸,99.8%為進港貨物,外貿吞吐量占24.2%,煤炭及制品基本保持在全港吞吐量的90%以上且變化不大。汕尾港貨物的主要運輸方式為水路及公路,2020年汕尾港水路運量達到全港97%、以集運量為主,公路僅占3%、且均為疏運量。
建設規劃
根據《汕尾港總體規劃(2021-2035年)》,汕尾港規劃港口岸線53.9千米,其中包含已利用港口岸線12.2千米、預留港口岸線11.2千米,可形成碼頭岸線45.3千米,其中深水岸線43.4千米。主要包括小漠岸線、鲘門岸線、馬宮岸線、城區岸線、小澳岸線、白沙湖岸線、施公寮半島岸線、烏坎岸線、碣石岸線、田尾山岸線、湖東甲西岸線、甲子岸線、甲子嶼岸線及東海岸岸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