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羚
摘要:水羚是偶蹄目牛科水羚屬哺乳動物。體色主要為紅棕色或栗色,腹部、喉部、嘴部及眼睛外圈為白色;外形最大的特點是臀部有一環形白毛,以尾巴為中心形成白圈。只有雄羚有角,角細長,從頭頂開始向兩邊長,再向中間對彎,然后兩只角同時向前弓。 [閱讀全文]
摘要:水羚是偶蹄目牛科水羚屬哺乳動物。體色主要為紅棕色或栗色,腹部、喉部、嘴部及眼睛外圈為白色;外形最大的特點是臀部有一環形白毛,以尾巴為中心形成白圈。只有雄羚有角,角細長,從頭頂開始向兩邊長,再向中間對彎,然后兩只角同時向前弓。 [閱讀全文]
摘要:桑島小羚羊(學名:Cephalophus adersi):是偶蹄目、牛科、小羚羊屬的哺乳動物。頭體長70厘米,肩高40厘米,尾長11厘米,體重7-12千克。體型較小,雄性具短小角,具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于奔跑;門牙和犬齒均退化,但下門牙保留,下犬齒門齒化,三對門齒向前傾斜呈鏟子狀,由于以比較堅硬的植物為食,前臼齒和臼齒為高冠,琺瑯質有褶皺,齒冠磨蝕后表面形成復雜的齒紋,適于吃植物。胃4室,反芻功能完善。有赤褐色的毛皮,柔軟輕滑。背部和臀部呈棕紅色,頸部呈灰色,自頦下至腹部、臀 [閱讀全文]
摘要:山地林羚(學名:Tragelaphus buxtoni):體長190-260厘米,肩高90-135厘米,尾長20-25厘米;體重150-320千克。雄羚比雌羚明顯大很多。這是在非洲發現的最后一種大型有蹄類動物,這是一種優雅而頗具吸引力的羚羊。它們呈灰褐色,有些隱約可見白色的斑紋,其毛色會隨年齡變深,腹部較為淺色。公羚的角扭曲1-2轉,角長低于1米。 [閱讀全文]
摘要:四角羚(學名:Tetracerus quadricornis):是偶蹄目、牛科、四角羚屬的單型種動物。體型中等,體長90-110厘米,肩高55-65厘米,尾長12.6厘米,成體重15-25千克體型中等,兩性異形。雄性四角羚有角,一般有四只,兩只在耳朵之間,另一對在前額上,不會脫角,但打斗時也會破損。毛短而粗糙,背部呈紅褐色,體側毛色較淡,腹部及腳內側白色。腳小,前肢有黑色斑紋。 [閱讀全文]
摘要:山地水牛(學名:Bubalus quarlesi):是偶蹄目、牛科、水牛屬中體形最小的種類,也稱倭水牛。體長150厘米,肩高70厘米,尾長24厘米;體重150-290千克,全身為棕黑色。山地水牛雌雄都有角,圓錐形的角向後彎曲。角長15-20厘米,表面光滑,沒有棱紋。體質強壯;有適合長跑的腿;腳上有4趾,但側趾比鹿類更加退化,適于奔跑。 [閱讀全文]
摘要:沙氏巖羚(學名:Raphicerus sharpei):是偶蹄目、牛科、巖羚屬的哺乳動物。體型較小,體重7-16千克,身高45-55厘米,頭體長65-75厘米。該物種的雌性比雄性稍大。體色為淺紅色至紅褐色,中間有白色斑點,使它們看起來有些灰白。面部兩側、前額、口吻上部和四肢外側呈黃褐色。腹部、頸部下方、腿內側和耳朵呈淺黃色。眼睛周圍有一個白色的環,沿著鼻口兩側延伸到鼻腔。 [閱讀全文]
摘要:山羚(學名:Oreotragus oreotragus):是偶蹄目、牛科、山羚屬的哺乳動物。荷蘭語為“山巖的跳躍者”,肩高約55厘米,毛厚而粗,黃灰相間,有灰白花斑,幾乎無尾。雄性有短而尖的角,一般長20-25厘米,有時雌性亦有角。有鈍而圓的蹄尖站立,以踩高蹺般、蹦蹦跳跳的姿態奔跑。 [閱讀全文]
摘要:桑島新小羚(學名:Neotragus moschatus):是偶蹄目、牛科、新小羚屬的唯一物種,是一種體型非常小的羚羊。體長57-62厘米,尾長11-13厘米,肩高30-41厘米,角長5-13厘米;體重4-6千克。眼睛有黑環,外形皮毛暗棕色,有不明顯的斑點,腹部是白色。耳朵上有明顯的粉紅色,僅雄性有短角,生長靠近頭顱,向后彎曲,角在基部有環紋。雌性則沒有角。 [閱讀全文]
摘要:索馬里蒼羚(學名:Nanger soemmerringii):體長125-150厘米,肩高81-90厘米;體重28.5-38.6千克。有短而重的犄角,向后彎曲,角尖向上。雄性角長38-48厘米,雌性的角小一些,并且通常較短。是一種體型魁梧的大羚羊,雄性比雌性大。一般體色為淡黃褐色,下體是白色;有明顯的分界線。雄性皮毛顏色較重,從前額至后體的三分之二處有14-22條環紋。 [閱讀全文]
摘要:斯氏瞪羚(學名:Gazella spekei)是最小的瞪羚。斯氏瞪羚曾經被看作山瞪羚的亞種。肩高50-60厘米,體長95-105厘米,尾長15-20厘米,體重15-25千克。毛色為淺棕色,腹部為白色。棲息于非洲東部的半干旱草原和半沙漠地區。 [閱讀全文]
摘要:山瞪羚(學名:Gazella gazella)是一種羚羊類的動物,頭體長98-115厘米,體重16-29千克。上體黑褐色,下體白色,側腹和四肢淺棕色。面部標有與黑邊交際的灰白色條紋。還有一道狹窄的,用于分隔腹側和白色下體的暗色側面帶。下側腹的皮毛顏色是淺黃色。黑尾巴短而濃密。耳朵也比較短。 [閱讀全文]
摘要:沙羚(學名:Ammodorcas clarkei):是哺乳綱、牛科、沙羚屬唯一的物種。別名克拉克瞪羚。是一種中型羚羊。體長152-168厘米,體重22-35千克。該物種具有一個楔形的小而扁平的頭,大眼睛和中等大小的耳朵。嘴很小,上唇稍拉長。身體很瘦,腿和脖子又長又瘦。存在性二態性,雄性比雌性重,只有雄性長有彎曲的角,長10-25厘米。具有柔軟而光滑的皮毛,皮毛顏色與周圍環境融為一體。上體呈淡黃色至淺灰色,腹側、臀部和腿內側完全為白色。 [閱讀全文]
摘要:藪羚(學名:Tragelaphus scriptus):體長100-125厘米,肩高90厘米,重量45-80千克。雄性略大。主要呈棕紅色或黃褐色。它們有明顯的垂直斑紋,雄性具螺旋形長角。共有11個亞種,皮毛和臉部的白色條紋和斑點具有不同的圖案,這取決于分布地理不同的亞種。 [閱讀全文]
摘要:雙峰駝又別名野駱駝。雙峰駝是偶蹄目駱駝科駱駝屬的哺乳動物。體形似家養雙峰駝,但駝峰較小,盤蹄較窄,耳亦較小;背具雙峰,頸長彎曲。頸下毛,四肢外側上端體毛及尾毛均短;毛呈沙黃褐棕色,吻部稍灰 。雙峰駝嗅覺十分靈敏,耐饑渴,可以10多天甚至更長時間不喝水,在極缺水時,能將駝峰內的脂肪分解,產生水和熱量。雙峰駝還耐高溫、嚴寒,抗風沙,善長途奔走,在短時間內可奔跑數百千米。 [閱讀全文]
摘要:食蟻獸是貧齒目食蟻獸科的統稱。體長約1.3米;頭細小;眼和耳極小;吻呈管狀;舌細長,富有黏液,能伸縮;尾部密生長毛。體呈灰色,背面兩側有寬闊的黑色縱紋,紋邊緣為白色。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