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歷山大·弗萊明(英國細菌學家、青霉素的發現者)
摘要: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于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霉素。后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并成功的用于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青霉素的發現,使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藥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 [閱讀全文]
摘要:亞歷山大·弗萊明(Alexander Fleming,1881年8月6日—1955年3月11日),英國細菌學家,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亞歷山大·弗萊明于1923年發現溶菌酶,1928年首先發現了青霉素。后英國病理學家弗勞雷、德國生物化學家錢恩進一步研究改進,并成功的用于醫治人的疾病,三人共獲諾貝爾生理或醫學獎。青霉素的發現,使人類找到了一種具有強大殺菌作用的藥物,結束了傳染病幾乎無法治療的時代;... [閱讀全文]
摘要:格特魯德·B·埃利安,(Gertrude B. Elion,1918年1月23日-1999年2月21日) ,是一名已逝世的美國女性生化學家和藥理學家?!鞍l現藥物治療的重要原理”,1988年,她獲頒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1991年,她成為第一位被列入美國國家發明者名人堂的女性。生活格特魯德·埃利安(Gertrude Elion)出生于紐約。當她十幾歲的時候,看著她的外祖父死于癌癥時,她決定獻身于抗... [閱讀全文]
摘要:羅伯特·愛德華茲 (Robert G. Edwards,1925年6月8日一2013年4月10日),出生于英格蘭曼徹斯特,劍橋大學教授,英國生理學家,被譽為“試管嬰兒之父”。1948年畢業于北威爾士大學農業和動物學專業;1955年獲得愛丁堡大學動物基因研究生學位;1956年至1978年從事生殖生理學研究,并成功使世界第一例試管嬰兒誕生;1983年至1984年創立歐洲人類生殖和胚胎學研究會,并創辦《... [閱讀全文]
摘要:亞瑟·斯坦利·愛丁頓(Arthur Stanley Eddington,1882年12月28日—1944年11月22日),英國天文學家、物理學家、數學家,,第一位用英語宣講相對論的科學家,自然界密實物體的發光強度極限被命名為“愛丁頓極限”。1919年寫了“重力的相對理論報導”,第一次向英語世界介紹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理論。著作有《恒星和原子》、《恒星內部結構》、《基本理論》、《科學和未知世界》、... [閱讀全文]
摘要: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1923年12月15日-2020年2月28日),美籍英裔數學物理學家、數學家和作家?,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教授。戴森早年在劍橋大學追隨著名的數學家G.H.?哈代研究數學,二戰后來到了美國康奈爾大學,跟隨漢斯·貝特教授。他證明了施溫格和朝永振一郎發展的變分法方法和費曼的路徑積分法的等價性,為量子電動力學的建立做出了決定性的貢獻。1951年他任康奈爾大學教授,1... [閱讀全文]
摘要:威廉·亨利·布拉格(Sir William Henry Bragg,1862年7月2日-1942年3月10日),英國物理學家,現代固體物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威廉·亨利·布拉格是威廉·勞倫斯·布拉格的父親?。他早年在劍橋三一學院學習數學,曾任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及英國利茲大學、倫敦大學學院教授,1940年出任皇家學會會長。由于在使用X射線衍射研究晶體原子和分子結構方面所作出的開創性貢獻,他與兒子W.L... [閱讀全文]
摘要:伊麗莎白·布萊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1948年11月26日—— ),2009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得者,女,擁有美國和澳大利亞雙重國籍,美國加利福尼亞舊金山大學教授。著有《端粒效應》(與伊麗莎·艾波 合著,廖月娟?譯 ,天下文化出版,2017年)。人物經歷1948年11月26日?生于澳大利亞,在墨爾本大學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75年在英國劍橋大學獲博士學位,隨后前往美... [閱讀全文]
摘要:朱莉·畢曉普是澳大利亞外交部前任部長,也是執政的澳大利亞自由黨聯邦副領袖。1998年首次進入聯邦眾議院,曾在約翰·霍華德政府后期擔任教育、科技與培訓部部長暨內閣成員;2007年霍華德政府下臺后,出任自由黨聯邦副領袖。2018年8月,澳大利亞外長畢曉普宣布辭去外長職務,但她同時表示將繼續擔任國會議員。人物經歷于1998年首次進入聯邦眾議院,曾在約翰·霍華德政府后期擔任教育、科技與培訓部部長暨內閣成員... [閱讀全文]
摘要:漢斯·貝特(英文名:Hans Bethe,1906年7月2日—2005年3月6日),美國物理學家,猶太人,196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1936~1937年期間,貝特及其兩個合作者在美國《近代物理學評論》上發表了總結原子核物理學的長篇著作,成為其后幾十年間供后人參考引用的標準文獻。在這一著作中,他澄清了當時的核力理論、核結構理論及核反應理論。生平1906年7月2日生于德意志帝國的斯特拉斯堡(今屬... [閱讀全文]
摘要:亨利·貝塞麥(1813年1月19日-1898年3月15日),英國工程師和發明家,他的名聲主要來源于貝塞麥轉爐煉鋼法。 貝塞麥的父親安東尼出生于倫敦,但于他21歲時遷居巴黎。他是一名發明家,當時對巴黎造幣業頗感興趣, 他以用鋼鑄造獎章而獲得財富。由于他在26歲時對光學顯微鏡的改進,使他成為法國科學院成員。由于法國大革命的關系,他被迫離開巴黎回到英國。 在那兒他發明了一種制造金鏈的頗為成功的方法,這使... [閱讀全文]
摘要:貝蒂·威廉斯曾與梅里德·科里根一起創立了“和平人民組織”,因其致力于和平解決“北愛爾蘭問題”的重大貢獻而獲得1976年諾貝爾和平獎。她是國際關懷孩童世界中心主席。2020年3月17日,在北愛爾蘭貝爾法斯特逝世。早年經歷貝蒂·威廉斯女士1943年出生在北愛爾蘭的貝爾法斯特(Belfast),原籍英國北愛爾蘭。她父親是新教徒,母親是天主教教徒,她是家中最大的孩子,自小受到當時居住社區日益猖獗的暴力事件... [閱讀全文]
摘要:梅納赫姆·貝京(英語:Menachem Begin,1913年8月16日—1992年3月8日),波蘭籍猶太人,以色列政治家。梅納赫姆·貝京早年是主張以暴力獲得巴勒斯坦的伊爾貢組織的領導人。1977年至1983年任以色列總理,是第一位利庫德集團出身的總理。1978年因為埃及的薩達特突然宣布和以色列和解,兩人共獲當年的諾貝爾和平獎。1982年他發動了第五次中東戰爭??嚯y的少年貝京出生于俄羅斯帝國治下的... [閱讀全文]
摘要:穆罕默德·安瓦爾·薩達特(Mohamed Anwar al-Sadat,1918年12月25日—1981年10月6日),埃及與阿拉伯世界的杰出政治家,埃及前總統(1970—1981在任)。薩達特出生于尼羅河三角洲的米努夫省邁特阿布庫姆村,其父是陸軍醫院職員,其母是蘇丹人。1936年,薩達特考入了埃及皇家軍事學院,參加了“青年埃及黨”。畢業后,他因為參加反英斗爭而兩次被捕入獄。1952年埃及七月革命... [閱讀全文]
摘要:特蕾莎修女(Blessed Teresa of Calcutta;1910年8月27日-1997年9月5日),又譯德蘭修女、特里莎修女和泰瑞莎修女,是世界著名的天主教慈善工作者,主要替印度加爾各答的窮人服務。因其一生致力于消除貧困,于1979年得到諾貝爾和平獎。2003年10月被教皇約翰·保羅二世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單Beatification,特蕾莎修女的名稱也因此變為被祝福的特雷莎修女(Bles... [閱讀全文]
摘要:阿道弗·佩雷斯·埃斯基維爾(Adolfo Perez Esquivel)(1931年11月26日-)??阿根廷社會活動家。曾攻讀建筑學,并在阿根廷國家美術學院任雕塑教師多年。1971年他參加“甘地主義”組織并宣揚以非暴力斗爭方式謀求解放。1974年,被選為拉丁美洲人權組織“和平和正義服務機構”的負責人。1975年在巴西和1976年在厄瓜多爾工作期間,曾被短期監禁,1976年,他發起一場國際運動,敦... [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