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丁·賴爾(英國天文學家,發明了雙天線射電干涉儀)
馬丁·賴爾(Martin Ryle,1918年9月27日~1984年),英國天文學家。1918年9月27日生于薩塞克斯郡布賴頓。1939年畢業于牛津大學。1945年到劍橋大學卡文迪什實驗室工作。1957年兼任馬拉德射電天文臺臺長,1959年任劍橋大學射電天文學教授,1952年當選為英國皇家學會會員,1972年被任為皇家天文學家。1963年研制成功兩天線最大變距為1.6千米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的誕生開創了射電天文學的新紀元。因這一重大貢獻,他榮獲1974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重大發明
20世紀40年代中期,馬丁·賴爾發明了雙天線射電干涉儀,從而大大提高了射電望遠鏡的空間分辨率。1950年用這種射電干涉儀測定了50個射電源的位置,刊布了《劍橋第一星表》(簡稱IC星表)。在這前后,他還提出了一種相位開關技術,用它可以大大減弱射電干涉儀的背景噪聲,從而探測到更微弱的射電源。1955年運用這種技術建成一臺四天線干涉儀。他領導的射電天文小組用它開展射電巡天探測,1959年刊布了射電源表《劍橋第三星表》(簡稱3C星表)。
設計思想
20世紀50年代末,馬丁·賴爾提出了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的設計思想,從而攻克了早期的射電探測無法獲得射電源圖像這一嚴重缺陷。1963年研制成功兩天線最大變距為1.6千米的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1971年又主持建成了劍橋大學馬拉德射電天文臺的“五千米陣”。后者繪出的射電天圖,已可以與光學照片相媲美。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