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剪嘴鷗(阿根廷黑剪嘴鷗)
黑剪嘴鷗:別名阿根廷黑剪嘴鷗,為鷗形目、剪嘴鷗科、剪嘴鷗屬鳥類,原產于北美洲,南美洲。北美洲北部種群11月向南遷徙越冬,而南美洲南部種群則為留鳥。野生于海灣、河口、瀉湖、泥灘、海灘、貝殼海岸,荒島和沿海沼澤地區。1758年命名,共3個亞種。當集群很大時,往往以少于50對的集群筑巢。雖沒有社會等級制度,但有很強的護巢意識。筑巢在沙石、鹽沼墊和疏浚廢棄物上,巢穴之間的距離通常為1m以上。
它是世界唯一瞳孔和貓相似的鳥類,垂直的瞳孔可以更好的夜間覓食,及保護其視網膜。分布區域南北緯度跨越極大,喜群居,且社會性較強,鳥群既有幼鳥又有老鳥。群中成鳥,雄雌成對,鳥群的大小十幾只到幾千只的大群之間。
科目分類:鷗形
生存環境:濕地
顏色分類:橙色_黑色
性情分類:游禽
最大體型:50cm
遷徙類型:候鳥
壽命年限:20年
適宜溫度:20℃±8℃
食物飼料:魚類
黑剪嘴鷗形態特征
體長40-50cm,翼展107-127cm,重212-447g。體羽顏色和形狀方面具有獨特的物理特性。上體黑色,下體和前額白色。尾巴很短,上面布有白點。有一張亮紅色或橙色、尖端為黑色的鳥喙,下喙比上喙長2-3cm。腳亮紅橙色,有蹼。捕食時緊貼水面飛行,將下喙叉入水中分水從而將食物送入嘴中。
黑剪嘴鷗生活習性
經常選擇在燕鷗群附近的地點筑巢,一般是與粉紅燕鷗和白額燕鷗混群。通過聲音和姿勢展示互相交流。在棲息地表現出攻擊性的行為,如鳴叫和形態動作來保衛領地。獨特的覓食方式十分有趣,在水面上滑行時,長長的下頜伸入水中尋找獵物。它是成功的夜間覓食者,但在白天、黃昏和黎明時也很活躍。黑剪嘴鷗會定期清洗自己的羽毛,它們沐浴在淡水中,表現出打扮的行為。睡覺時,會把頭塞進背上的羽毛里。
黑剪嘴鷗飼養方法
食物主要為4-12cm的小魚,小于2cm的魚哺育幼鳥。魚類包括:阿根廷銀漢魚、阿根廷油鯡、百慕大小鳀、大西洋狼鳀、阿根廷鳀、扁鲹、鯔魚、底鱂和淺灣小鳀。它也吃節肢動物、甲殼類動物和其他海洋無脊椎動物。野生情況下,壽命15年左右,最長達20年。
黑剪嘴鷗雌雄分辨
雄鳥體型往往比雌鳥大。雄鳥約365克,雌鳥平均265克。幼鳥體羽為斑駁的棕色,無法區分性別。上顎和下顎在孵化后長度相等,但在離巢后不久,長度就不相等了。
黑剪嘴鷗繁殖方式
雌鳥3歲左右,雄鳥4歲左右達到性成熟。繁殖期4-9月。一旦到達繁殖地就開始求偶。它們形成密集的群落,大約一周內形成一對,一夫一妻制的。求偶的雄鳥會把捕來的小魚送給雌鳥,一旦雌鳥接受魚并把它放在嘴里時,雄鳥就會在其上進行交配,此時雌鳥會在交配時將含在嘴里的魚吞下。在孵卵期間,雌雄都會關注鳥卵。每窩產4-5枚卵。產卵的時間跨度大約在8天內。孵化需要21-26天,而羽化的時間通常需要28天左右。31天左右離巢。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