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子兵法
作品簡介
《孫子兵法》成書于兩千五百年前的春秋末年,是世界上最早的軍事理論著作,也是中國古代最偉大的軍事戰略思想。它被譯成日、法、英、俄、德等二十七種語言,在全球已刊印出數千種版本,是世界上影響最大、流傳最廣的中國古籍之一。
國人對出自《孫子兵法》的名言“出奇制勝”“置之死地而后生”“知己知彼,勝乃不殆”等都已耳熟能詳,但閱讀這本“兵學圣典”的意義,更在于學習它那戰術背后所擁有的謀略智慧,和高瞻遠矚的戰爭態度。
它的宏觀視角和前瞻性創見使其擁有了跨越時間和術業的魅力,受到政界、軍事界、商業界、文化界的推崇。將其奉為圭臬的人不乏帝王如曹操、李世民、拿破侖,美國總統尼克松、克林頓,軍事家武田信宏、湯米·弗蘭克斯,以及松下電器、索尼公司、本田汽車的創始人等。
《孫子兵法》原文不長,僅有六千余字,分為十三個篇章。本書以內容最完整的南宋《十一家注孫子》為底本,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劉慶譯注。每章先以紅色字體展示兵法原文,在短暫的題解過后,進入逐句翻譯和注釋分析。希望能以最簡潔清晰的方式,呈現中華智慧的風采。
孫武,孫子,即孫武,字長卿,齊國(今山東)人,春秋末期著名的軍事家、政治家,尊稱“兵圣”。孫武約活動于公元前六世紀末至前五世紀初,由齊至吳,經吳國重臣伍員(伍子胥)舉薦,向吳王闔閭進呈所著兵法十三篇,受到重用為將。他曾率領吳國軍隊大破楚國軍隊,占領楚國都城郢城,幾近覆亡楚國。
其著作《孫子兵法》十三篇,為后世兵法家所推崇,被譽為“兵學圣典”,置于《武經七書》之首。不僅在中國乃至世界軍事、哲學史上占有極為重要的地位,更在政治、經濟、文化領域得到廣泛的研究運用。
劉慶,1956年生,四川簡陽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戰略研究員、博士生導師,中國孫子兵法研究會常務理事,大校軍銜。
長期研究中外戰爭、軍事思想,著有《中國歷代戰略思想教程》《再造戰神》《戰爭先知》,主編《孫子兵法——中國智慧之海》《新世紀的中國兵學》等。自2006年起在北京大學開設孫子兵法通選課,并應智利、阿根廷國防部邀請赴南美講學。
作品目錄
- 前言
- 計篇
- 作戰篇
- 謀攻篇
- 形篇
- 勢篇
- 虛實篇
- 軍爭篇
- 九變篇
- 行軍篇
- 地形篇
- 九地篇
- 火攻篇
- 用間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