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9K
7404
從創作到臨摹(修訂本)
作品簡介
對一個學書者而言,經歷了大量以肖似為尚的臨摹之后,便已具備了一定的傳統功底和創作能力。這時,學習的重點應當從手的提高轉移到心的升華,著力于建立自己的價值判斷和意義追求;進而,根據這種價值判斷和意義追求,在名家書法、民間書法乃至古往今來的一切文字遺存中,去尋找、去發現,去闡釋、去表現,使臨摹行為在創作需要的指引下,從一種求知活動變為培養、發展和實現自我的工夫。這樣的學習方法即“從創作到臨摹”。
從臨摹到創作,然后再從創作到臨摹,是沃興華先生歸納的學習書法的兩個階段,它們是一個連續的發展過程。而這本集子,正好完整反映了從創作到臨摹的探索過程。
此次重版,作者對原書做了大量修訂,一方面替換了百分之九十的臨摹作品,另一方面增加《臨摹漫談》一文,全面介紹作者的臨摹經歷、臨摹觀念和臨摹方法,使全書面貌煥然一新。
沃興華,1955年生于上海,復旦大學文博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工草書。著有《中國書法史》《敦煌書法研究》《金文書法》《碑版書法》《米芾書法研究》《書法技法新論》《書法創作論》《形勢衍》《書法問題》等三十余種。主編《中國書法全集·秦漢簡牘帛書》、教育部書法教材、《金文大字典》(合編)等。
作品目錄
- 修訂本前言
- 前言
- 臨摹漫談
- 作品解讀
- 一 金文
- 二 陶文
- 三 《石鼓文》
- 四 《石門頌》《楊淮表記》
- 五 《西狹頌》《郙閣頌》
- 六 《禮器碑》《夏承碑》《曹全碑》
- 七 《張遷碑》《鮮于璜碑》
- 八 隸書
- 九 章草
- 十 磚文
- 十一 《石門銘》
- 十二 《廣武將軍碑》
- 十三 《好大王碑》
- 十四 《嵩高靈廟碑》
- 十五 四山摩崖
- 十六 鐵山摩崖《石頌》
- 十七 《泰山金剛經》
- 十八 《吊比干文》
- 十九 造像記
- 二十 南北刻石
- 二十一 王羲之一系
- 二十二 《曹植碑》等
- 二十三 褚遂良《雁塔圣教序》
- 二十四 懷素《自敘帖》
- 二十五 顏真卿楷行書
- 二十六 柳公權行書
- 二十七 蔡襄行書
- 二十八 黃庭堅行草書
- 二十九 米芾行草書
- 三十 趙孟頫、鮮于樞楷行書
- 三十一 楊維楨《真鏡庵募緣疏》
- 三十二 陳淳行草書
- 三十三 徐渭行草書
- 三十四 祝允明草書
- 三十五 王寵行草書
- 三十六 董其昌行草書
- 三十七 張瑞圖行草書
- 三十八 傅山行草書
- 三十九 王鐸行草書
- 四十 趙之謙《梅花庵詩屏》
- 四十一 弘一、良寬書法
- 四十二 沈曾植行草書
- 四十三 齊白石行書
- 四十四 徐生翁行書
- 四十五 謝無量行書
- 四十六 陳獨秀行草書
- 四十七 趙冷月行書
- 四十八 敦煌遺書
- 四十九 《燃燈號》
- 五十 敦煌小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