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狐
耳廓狐是食肉目犬科狐屬的哺乳動物。別名沙漠狐、非洲小狐,是世界上體型最小的狐貍。?耳廓狐體長35-45厘米,體重約1千克。耳廓呈三角形,耳內側為純白色,外側為淺黃色;眼大,眼前部有一塊清晰的褐色斑紋;體毛近乎白色,略帶淺黃色,毛長而蓬松、柔軟,背中線為肉桂褐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為白色;尾毛厚密,為赤褐色,近尾基部有一塊黑斑,尾尖呈黑褐色。
耳廓狐大多分布于非洲埃及、利比亞、阿爾及利亞、突尼斯、蘇丹、摩洛哥、埃塞俄比亞和亞洲阿拉伯半島一帶,棲息于沙丘地帶。白天隱藏在洞穴中睡覺,傍晚以后出來活動;結小群生活,一般6-10只為一群。以昆蟲、蜥蜴、嚙齒動物及鳥類為食,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繁殖期不固定,雌獸的懷孕期兩個月,每胎產2~5崽。10~11個月性成熟。壽命為14年。
耳廓狐可以生活在極具干旱炎熱的沙漠地區,有“沙漠之狐”之稱,其被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Ⅱ中。
形態特征
耳廓狐是最小的狐屬動物,一對大耳朵可能是最易辨識的特征。小吻突。虹膜黑色。軟長的體毛大致呈淡黃色,有利于在沙漠中偽裝。面部毛色較淡,內眼下方的深色條紋向吻突兩側延伸。泛紅的尾毛厚而濃密,尾尖黑色,尾基部有一黑色斑塊。北非地區的耳廓狐四肢細長,淺黃偏紅,更南方的幾乎四肢全白。
耳朵占頭部的極大比例,是該種最易識別的特征。成年耳廓狐皮毛厚而柔滑,背部淺黃色,腹部、腿、臉和內耳白色。與此相反,幼狐皮毛幾乎全白。耳廓狐與多數狐屬動物一樣,尾部皮毛下有黑色或深褐色的腺體(尾尖顏色與之類似)。足毛濃密。眼睛、吻突、觸須皆深色。弱齒型,與大耳狐類似。
成年雌狐重0.8公斤,雄狐重1.5公斤(比普通家貓略?。黄骄w重1公斤。耳長約10~15厘米。體長30~40厘米(不包括尾巴);尾長18~30厘米,占體長的近六成。肩高18~22厘米,明顯低于其他非洲狐貍(一般肩高30厘米)。尚不清楚,耳廓狐是否有性二型特征。由于犬科的大多數單配制品種具有限的兩性異形特征,而耳廓狐是單配制動物,可假設該種具有輕微的性二型現象。
近種區別
耳廓狐 | 北極狐 | 沙狐 | |
---|---|---|---|
體量 | 體長35-45厘米,體重約1千克 | 體長46-68厘米,尾長28-31厘米,肩高在25-30厘米,體重1.4-9千克 | 體長50-60厘米,尾長25-35厘米,體重約2-3千克 |
特征 | 耳廓呈三角形,耳內側為純白色,外側為淺黃色;眼大,眼前部有一塊清晰的褐色斑紋;體毛近乎白色,略帶淺黃色,毛長而蓬松、柔軟,背中線為肉桂褐色,腹部及四肢內側為白色 | 雄性略大于雌性,臉部較狹窄、吻部很尖、耳廓短圓、腿短、耳朵短厚,身體形態較圓,能夠盡量減少身體熱量的散失,全身深厚密絨毛、長針毛尾毛發和蓬松的尾毛,具有優良的保溫隔熱性能 | 外形較??;耳??;尾較短,約為體長之半;體毛較短。體色由淡棕到暗棕色;額、頭頂、體背及尾基毛均為黑褐色,針毛基部近黑,末端白 |
棲息環境
棲息于沙漠和半沙漠地帶,偏好易打洞的穩定沙丘。洞穴附近通常有草叢或灌木叢,耳廓狐借此類植物支撐、遮掩和鋪墊巢穴。
生活習性
白天酷熱、夜晚冰冷的氣候在北非沙漠并不少見,而體型細小的耳廓狐非常適應北非沙漠的嚴酷環境。它們腳掌由軟長細毛覆蓋保溫,也方便了在膨松的砂地上行走,兩只張開的大耳朵像不停散熱的散熱器,同時有助于偵測獵物。在缺水環境下,通過尋覓棲所附近的易食植物可長期生存,節水措施有熱天留在洞穴,僅在夜間外出。
廓狐習性厚厚的茸毛可隔離沙漠夜晚的寒冷。當溫度降至20℃以下時,耳廓狐開始打冷顫,溫度超過35℃,又會熱得喘氣,喘氣時的呼吸頻率由23次/分鐘,迅速飆升至690次/分鐘。
成年狐身體敏捷,善于玩耍嬉戲,通常能跳0.7米高;完全站立時,身高超過1米。此類特性有助于捕捉獵物。耳廓狐白天睡覺,夜間覓食,以此躲避沙漠烈日下的炙熱。它們居住的洞穴通常開出多個出入口,一旦發現敵人就溜之大吉。洞穴一般建在沙漠的灌木叢下,以便植物根莖對隧道兩壁起到支撐作用,植葉則被雌狐用來鋪墊巢穴。
群居
耳廓狐為高度社會化物種,雙親和后代組成不超過10只的家族群體,每一家族單位通過尿液和糞便劃定各自的領地。它們具有強烈的守土護幼意識。在某些情況下,多個耳廓狐家庭可能生活在一起,共享同一個復雜的洞穴,甚至當這種共棲情況發生時,雄狐仍像其他狐貍一樣,依舊獨自外出覓食。它們遵循機會主義原則,會為將來儲備食物。
發聲
通過頻繁的變聲交流,成狐和幼狐會發出吱吱、嗚咽或尖叫等各種聲音,降音高的吼叫聲通常簡短響亮,重復多次。
食性
耳廓狐長有小型裂齒,通過刨地獲取食物,像其他沙漠中的雜食動物一樣,幾乎什么都能吃。常見攝食種類包括小型嚙齒動物、蜥蜴、鳥類、禽蛋和昆蟲等肉食;水果、樹葉和植物根莖也是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此類植物性素食提供了全部的水合作用,所以只要有額外的植物補充,耳廓狐在缺水環境中也能一直生存。獨自獵食,以聲音判斷獵物位置,咬住脖子將獵物殺死。
分布范圍
廣泛分布于北非至亞洲西奈半島北部的沙漠和半沙漠地帶。?
原產地:阿爾及利亞、乍得、埃及、利比亞、馬里、毛里塔尼亞、摩洛哥、尼日爾、蘇丹、突尼斯。
繁殖方式
耳廓狐是單配制動物,在領地內交配,配偶關系固定終生。交配期在每年的1~2月份(雌狐發情期僅數天),3~4月份生育。每一年,雌狐在經過50~53天(平均50天)的妊娠期后,通常一窩產2~4仔(5或6仔并不常見),初生幼仔重約50克。耳廓狐繁殖率低,雌狐每年僅繁殖一次。
幼仔出生后的頭2周,由雌狐在洞內撫育,直到小家伙們的眼睛睜開。幼狐4周大時開始在洞內活動,期間雄狐負責提供食物、守護洞宅(洞穴長度可達10米);幼狐5周時活動范圍擴大至洞口附近。斷奶期約61~70天(或3個月),這比大多數其他類的狐貍周期長。9~11個月長成步入性成熟期。
亞種分化
種群現狀
耳廓狐是撒哈拉沙漠的常見物種(Harrison & Bates 1991)。唯一關于其種群退化的記錄來自摩洛哥的撒哈拉地區,該種在1960年代從此處的4個位置消失,都是靠近永久人類定居點的沙漠地帶(Asa & Cuzin 2013)。另外,耳廓狐在北非的獵捕和售賣仍然常見;2010~2015年,調查人員在乍得和尼日爾的田野考察期間經常遇到;鑒于此,可推測耳廓狐的種群數量依舊豐富。在摩洛哥南部,耳廓狐經常出現在遠離人類居住地的所有沙漠地帶(Asa & Cuzin 2013)。通過對乍得中部的大量監控捕捉的研究發現,耳廓狐是上鏡率最高的物種,出現在94個攝影捕捉點(位于北緯14.5°以北)中的32個(M.Hassan,T.Wacher & J.Newby pers.comm. 2015)。
人和犬類被視為耳廓狐的主要威脅,北非商業獵捕耳廓狐,或用于寵物貿易,或把肉賣給當地人食用,或將其皮毛制成衣物。它們也會被家犬捕殺。此類威脅造成非洲西北部,某些耳廓狐種群數量的下降。比如在摩洛哥南部,一些永久人類居住區的新建已導致當地耳廓狐的消失。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15年評估。?
列入《瀕臨絕種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附錄Ⅱ。耳廓狐在摩洛哥(包括西撒哈拉)、阿爾及利亞、突尼斯和埃及受相關法律保護。
列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附錄Ⅰ、附錄Ⅱ和附錄Ⅲ》(CITES)2019年版附錄Ⅱ
相關文化
迪士尼電影《瘋狂動物城》吸睛無數,片中的芬尼克也給人印象深刻,它經常偽裝成孩童形象,想必正是這種萌態讓不少小孩子欲罷不能。芬尼克對應的原型品種正是耳廓狐。中國的家長希望給孩子們買一只《瘋狂動物城》里的耳廓狐,作為寵物飼養,卻發現網上售賣價格從幾千到幾萬不等,因為是屬于保護動物,所以只能私下交易。四川省林業廳野生動植物保護處相關人士表示,耳廓狐在中國享受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級別保護,若要市場交易,必須通過一系列手續獲得資質方可合法交易。而個人買家很可能因沒有資質購買而違法。?
科學研究
2023年6月,研究團隊通過完整基因組測序,發現發現路氏沙狐和一個耳廓狐近緣物種有一個相同的基因組區域,這個區域含有沙漠環境下被選擇的與缺水時尿濃度相關的基因,耳廓狐在脫水情況下的儲水能力更勝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