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鬣羚
日本鬣羚(學名:Capricornis crispus)是牛科、鬣羚屬動物。日本鬣羚外觀與山羊相似。身體長度為80-180厘米。肩高為50-94厘米。尾巴長度為6-16厘米。角平均長度為12-16厘米。重量為25-140千克,體重在性別上差別不大。它們的皮毛為深棕色,但在其范圍的北部,顏色較淺。日本鬣羚的眼部腺體會分泌出種類似醋的物質,它們用這種物質作為劃分領地的標示。
日本鬣羚生活在山區的森林中。性情孤僻,雄獸總是單獨活動,而雌獸和幼崽也最多只結成4-5頭的小群活動,從不見較大的群體。日本鬣羚主要以落葉闊葉樹的芽和葉為食。它們也以常綠針葉樹的葉子和落下的橡子為食,有時吃花和水果。僅分布于于日本的本州、九州和四國島。
動物學史
日本鬣羚作為日本官方的國寶之一,由于其獨特的特性而給分類學家帶來了麻煩。鬣羚屬所有物種曾經全部以種名鬣羚(Capricornis sumatrensis)聚在一起,給予每個品種只有亞種的地位。即使是現在,關于臺灣鬣羚(Capricornisswinhoei)的不確定性仍然存在,一些分類學家將其列為日本鬣羚的一個亞種。
形態特征
日本鬣羚外觀與山羊相似。身體長度為80-180厘米。肩高為50-94厘米。尾巴長度為6-16厘米。角平均長度為12-16厘米。重量為25-140千克,體重在性別上差別不大。它們的皮毛為深棕色,但在其范圍的北部,顏色較淺。日本鬣羚的眼部腺體會分泌出種類似醋的物質,它們用這種物質作為劃分領地的標示。
生活習性
日本鬣羚生活在山區的森林中。?性情孤僻,雄獸總是單獨活動,而雌獸和幼崽也最多只結成4-5頭的小群活動,從不見較大的群體。受到驚擾時,日本鬣羚能夠迅速奔跑,跳過險惡亂石,攀登到懸崖峭壁上躲避敵害;在被逼迫得無路可逃的時候,它會用兩只后蹄支起身體,直立起來,騰出兩只前蹄拼命地往巖石上或自己的肚皮上敲擊,發出“咚咚”的脆響,聲音響徹寂靜的山谷,借以威嚇敵人
日本鬣羚主要以落葉闊葉樹的芽和葉為食。它們也以常綠針葉樹的葉子和落下的橡子為食,有時吃花和水果。
分布范圍
繁殖方式
日本鬣羚通常形成一夫一妻制。但是,在同一繁殖季節中,有些雄性與兩個雌性交配,偶爾有與三個雌性交配。在不同地點進行的兩次實地研究發現,一夫多妻制的雄性動物所占比例相似(20-30%),這表明該物種中一夫多妻制交配的比例可能是固定的。兩性構成的領土可以抵御其他相同性別的日本鬣羚。通常,雄性領土幾乎完全與雌性領土重疊,但有時雄性領土包括不止一個雌性領土。在這些情況下,那些雄性是一夫多妻制。交配的配偶每年保持在一起,可能是因為它們擁有一致的領土。當雄性離開它們的領地時,雌性會留在同一領地,并與接管該領地的雄性交配。?
繁殖期在9-11月。幼崽分別在5月和6月出生,并與母親一起生活了大約一年。幼崽在2.5-3歲時達到性成熟。雖然幼崽在一歲時就獨立了,但它們仍保留在出生地中。它們在2-4歲之間分散,但雌性可以繼承其母親的領地。
雄性的最大壽命為20-21年,雌性為21-22年。出生時預期壽命雄性為5.3-5.5歲,雌性為4.8-5.1歲。一項研究發現日本鬣羚在同一地區生活了11.7-12.4年。由于日本鬣羚在2-4歲時從出生地分散出來,以建立自己的領地,因此它們大部分的時間都生活在自己建立的領地上。此外,領土的成功建立很可能大大增加日本鬣羚的生存機會,沒有領土的日本鬣羚有更大的死亡風險。
保護現狀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 2008年 ver 3.1)——無危(LC)。
主要價值
日本鬣羚的肉可以食用,皮被用來制作皮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