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
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簡稱:臺積電,英文簡稱:TSMC,屬于半導體制造公司。成立于1987年,2022年營收2.264萬億新臺幣,是全球第一家專業積體電路制造服務(晶圓代工foundry)企業,總部與主要工廠位于中華人民共和國臺灣省的新竹科學園區。
2024年4月,臺積電第一季度凈利潤2255億元臺幣,同比增長9%,預估2149.1億元臺幣。
2018年8月3日晚,臺積電傳出電腦系統遭到電腦病毒攻擊,造成竹科晶圓12廠、中科晶圓15廠、南科晶圓14廠等主要廠區的機臺停線等消息。臺積電證實,系遭到病毒攻擊,但并非外傳遭黑客攻擊。
2020年7月16日,在臺積電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發言人在會上透露,未計劃在9月14日之后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繼續供貨。而美國政府5月15日宣布的對華為限制新規于9月15日生效。2020年7月13日,臺媒鉅亨網曾報道,臺積電已向美國政府遞交意見書,希望能在華為禁令120天寬限期滿之后,可繼續為華為供貨。
2020年8月26日,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鎮球在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上表示,臺積電的5納米產品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3納米產品在2021年面世,并于2022年進入大批量生產。
2021年10月26日,臺積電宣布推出N4P制程工藝。
2022年12月29日,臺積電宣布3納米制程工藝計劃正式量產。
2024年7月8日,臺積電股價一度漲4.8%,市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隨后漲幅回落至3.6%。
發展歷史
1987年,張忠謀創立臺積電,幾乎沒有人看好。但張忠謀發現的,是一個巨大的商機。在當時,全世界半導體企業都是一樣的商業模式。英特爾、三星等巨頭自己設計芯片,在自有的晶圓廠生產,并且自己完成芯片測試與封裝——全能而且無可匹敵。而張忠謀開創了晶圓代工(foundry)模式,“我的公司不生產自己的產品,只為半導體設計公司制造產品。”這在當時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情,因為那時還沒有獨立的半導體設計公司。
截至2017年3月20日,臺積電市值超過英特爾,成全球第一半導體企業。?
2018年6月5日,董事長張忠謀宣告正式退休。
2018年7月19日,全球同步《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排名368位。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臺積電排名第499。2019年,臺積電Q1季度營收71億美元,同比下滑了16%。整體行業排名第三名。
2019年7月,日本宣布限制三種半導體材料,臺積電未雨綢繆,也開始排查供應鏈風險,成立了由晶圓廠、資產管理、風險管理及質量管理等單位組成的小組,首先協助臺積電的供應商就潛在的風險制定運營可持續計劃,提升供應鏈的抗風險能力。
2019年10月,在福布斯全球數字經濟100強榜排第19位。
2021年上半年,臺積電宣布在此后三年內投資1000億美元提高芯片產能,應對市場對新工藝日益增長的需求。10月,臺積電竹南廠正進入試機階段。
2021年11月,臺積電總裁魏哲家預測,晶圓代工產能吃緊問題不只2021年仍無法解決,而且會將延續到2022年。
2021年12月10日,臺積電公布了11月份的營收,再次超過50億美元,延續同比大幅增長勢頭,環比也恢復增長。?
2022年1月13日,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3納米制程開發進展符合預期,將于下半年量產。
2022年3月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在2月15日宣布日本電裝公司投資入股,獲得少量的股份后,臺積電在日本的合資工廠又傳來了即將動工建設的消息。
2022年4月19日,共同社報道,臺積電為進駐日本熊本縣而設立的子公司JASM社長堀田祐一19日在熊本市內說明了業務概要,透露稱21日將在菊陽町著手工廠建設。力爭2024年12月開始出貨。
2022年4月20日,據路透社報道,根據一份投資意向書,中國臺灣芯片代工廠商臺積電已為其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新晶圓廠籌集了35億美元債券。
2022年4月,竹科管理局(新竹科學園區管理局)已將部分用地租予臺積電,臺積電將可展開整地作業,建設臺積電竹科2納米廠。
2022年5月10日,日經亞洲援引知情人士的消息稱,臺積電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第二次告知客戶,計劃提高價格,理由是迫在眉睫的通脹擔憂、成本上升以及其大規模擴張計劃,以幫助緩解全球供應緊縮。
2022年6月12日,據臺灣《經濟日報》報道,臺積電2納米建廠計劃相關環保評審文件已提交送審,力爭2023年上半年通過環評,隨即交地建廠,第一期廠預計2024年底前投產。
2022年6月20日,據報道,為了生產3納米芯片,臺積電準備在中國臺灣省臺南地區再建4座工廠。在按計劃推進3納米制程工藝下半年量產的臺積電,也在研發更先進的2納米制程工藝,他們的這一制程工藝,是計劃在2025年量產。2022年年中也組建了團隊攻關1.4納米工藝,是TV0第一階段,主要是確定2納米技術規格。
2022年7月23日,據外媒報道稱,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3納米制程正式投片,首度在臺灣竹科、南科南北二地同步量產最先進制程,對此臺積電回應稱不評論市場傳聞。
2022年10月27日,臺積電宣布,成立開放創新平臺3D Fabric聯盟,推動3D半導體發展,已有19個合作伙伴同意加入,包括美光、三星記憶體及SK海力士。
2022年10月31日消息,臺積電已啟動竹科再生水廠專案,預計2025年每日可供應工業再生水1萬公噸,導入2納米制程廠區,并配合市政再生水供應。
臺積電于美國當地時間2022年12月6日宣布其亞利桑那州晶圓廠開始興建第二期工程,預計于2026年開始生產3納米制程技術,該廠興建中的第一期工程預計于2024年開始生產4納米(N4)制程技術,兩期工程總投資金額約為400億美元。
2022年12月6日,臺積電位于美國亞利桑那州鳳凰城的工廠,迎來遷機儀式,包括美國總統拜登在內的重要人物出席。
2022年12月7日,據國外媒體報道,芯片代工商臺積電宣布,計劃在亞利桑那州建設第二座芯片廠,這將使其在美國的總投資額增加逾兩倍至400億美元。
2022年12月29日,臺積電南部科學園區3納米工廠宣布正式量產。?
2023年4月10日,芯片制造巨頭臺積電公布了其2023年3月的營收報告,創17個月新低。2023年3月合并營收約為新臺幣1454億元,較上月減少了10.9%,而較2022年同期減少了15.4%。
2023年第一季度(1-3月),臺積電營收約為5086億元新臺幣,環比減18.68%,而較2022年同期增加了3.6%,低于分析師預期的5126.9億至5372.5億元新臺幣的區間。?
公司產品當地時間2023年4月26日,臺積電在美國加州圣塔克拉拉市舉辦北美技術論壇,公布了其3納米工藝的最新進展和路線圖。其中,最引人關注的是N3X工藝,將在2025年投入量產,為高性能計算(HPC)領域提供最強的芯片制造能力。?
2023年5月,根據美國證券交易所(SEC)公布的文件,巴菲特旗下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持股臺積電ADR持股,已經歸零。
2023年9月12日,臺積電召開臨時董事會,重要決議如下:核準于不超過4.328億美元之額度內,自Intel Corporation取得10%之IMS Nanofabrication Global, LLC股權;核準于不超過1億美元之額度內認購Arm Holdings plc普通股股份。
2023年11月20日,據臺灣《電子時報》報道,臺積電代工報價1萬美元以上的7納米以下制程占整體營收比重續升。此外,設備業者表示,臺積電業績回溫,最重要就是7月起進入蘋果iPhone新機拉貨高峰,代工報價達2萬美元的3納米開始放量所帶動。據估算,臺積電至年底7/6納米產能利用率守住七成,而5/4納米也近八成,3納米至年底月產能約6萬-7萬片。隨著蘋果擴大新品陣容,以及英偉達、高通、聯發科等多家業者于2024年下半陸續進入3納米時代,2024年底單月產能將達10萬片。
2023年11月21日消息,據知情人士透露,臺積電已告知供應鏈合作伙伴,公司考慮在日本南部的熊本縣建設第三座芯片工廠,生產先進3納米芯片,項目代號臺積電Fab-23三期。?
2024年1月5日,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其在熊本縣菊陽町興建的日本首家工廠的廠房于2023年底竣工,已開始搬入生產設備,將推進啟動生產線的準備工作,并計劃2024年年底開始出貨。據相關人士透露,該公司正在協調2月24日舉行開業典禮。負責運營工廠的臺積電日本子公司JASM于2022年4月啟動工廠建設工程。?
2024年1月18日,在臺積電的財報會議上,董事長劉德音證實,日本熊本廠將于2月24日舉行開幕典禮,至于二廠仍在與日本政府進行討論中。?
當地時間2024年4月8日凌晨,美國商務部發布公告聲明,計劃向臺積電提供66億美元的直接資金補貼,并提供高達50億美元的低成本政府貸款,用于其在亞利桑那州鳳凰城建設先進半導體工廠。
2024年6月20日消息,英特爾下一代低功耗處理器Lunar Lake對應的酷睿Ultra 200V系列處理器,第一次全部交給臺積電代工。
2024年7月8日,臺積電股價一度漲4.8%,市值首次突破1萬億美元,隨后漲幅回落至3.6%。
2024年7月,臺積電在舉辦的第 2 季度財報會議上,拋出了“晶圓代工 2.0”概念,臺積電第一季市占率為 61.7%。
2024年8月20日,全球晶圓代工龍頭臺積電赴德國設廠舉行動土典禮,其興建工程預計將在2024年年底前動工,并于2027年量產。?
股份構成
荷蘭飛利浦公司持股14%,中國臺灣當局“行政院”持股12%。
2002年,由于全球的業務量增加,臺積公司是第一家進入半導體產業前十名的晶圓代工公司,其排名為第九名。臺積公司預期在未來的數年內,這個趨勢會持續的攀升。
除了致力于本業,臺積公司亦不忘企業公民的社會責任,常積極參與社會服務,并透過公司治理,致力維護與投資人的關系。臺積公司立基臺灣,客戶服務與業務代表的據點包括上海、新竹、日本橫濱、荷蘭阿姆斯特丹、美國加州的圣荷西及橘郡、德州奧斯汀,以及波士頓等地。臺積公司股票在中國臺灣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其股票憑證同時也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以TSM為代號。
管理團隊
企業業績
2019年8月13日,臺積電公布了當年7月的營收報告。報告顯示,臺積電2019年7月合并營收約為新臺幣847億5800萬元(約合人民幣191億元),較上月減少了1.3%,較2018年同期增加了14.0%。累計2019年1至7月營收約為新臺幣5444億6100萬元,較2018年同期減少了2.0%。
2019年10月9日,臺積電公布了當年9月的營業收入報告,數據顯示,臺積電2019年9月的營收約為1021.7億新臺幣,環比下降3.7%,同比增長7.6%。2019年1月至9月的總收入為7527.5億新臺幣,同比增長1.5%。?
2019年12月10日,據最新文件披露,臺積電2019年11月營收為新臺幣1078.84億元(約合人民幣249億元),同比增長9.7%,環比增長1.7%。數據顯示,臺積電2019年1至11月累計營收約為新臺幣9666.7億元,同比增長2.7%。
2022年7月14日,臺積電發布了二季度報表,營收凈額5341.4億元新臺幣,同比增長100%,凈利潤2370.3億元新臺幣,同比增長44.4%。?
2023年4月20日,臺積電披露第一財季業績。期內合并營收約新臺幣5086億元(約合1143億人民幣),較2022年第一季度增長了3.6%,但較2022年第四季度營收則減少了18.7%;本財季稅后凈利潤約新臺幣2069億元(約合465億人民幣),較上年同期增長2.1%,環比去年四季度則減少了30.0%。
臺積電2023年第一季毛利率為56.3%,營業利益率為45.5%,稅后純益率則為40.7%,每股盈利為7.98元。?
2023年7月20日,臺積電發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財報。由于全球經濟低迷影響了汽車、手機和服務器芯片的需求,臺積電第二季度凈利潤為1818億元新臺幣(約合58.5億美元),雖然高于分析師的預期,但與2022年同期的2370億元新臺幣相比下滑23.3%。這也是自2019年第二季度以來,臺積電首次出現季度利潤同比下滑。
2023年9月8日,臺積電公布,8月營收約1886.9億元新臺幣,環比增長6.2%,同比下降13.5%;1-8月營收約13557.8億元新臺幣,同比下降5.2%。
2024年1月18日,臺積電公布了2023年第四季度財報,合并營收約6255.3億元新臺幣,凈利潤約2387.1億元新臺幣,每股盈余為9.21元新臺幣。
2024年4月,臺積電第一季度凈利潤2255億元臺幣,同比增長9%,預估2149.1億元臺幣;第一季度銷售額5926.4億元臺幣,同比增長17%,預估5834.6億元臺幣;第一季度營業利潤2490.2億元臺幣,同比增長7.7%,預估2408.7億元臺幣;第一季度毛利率53.1%,預估53%。
社會責任
臺積電2014年9月27日在高雄市三信家商舉辦餐會,并邀請參與氣爆重建項目的4家協力廠、20家參與企業以及接受公司修繕民宅的462位居民參加,臺積電志工社社長張淑芬說:“從氣爆當時的不舍、感傷與震撼,在經過協助災區重建過程,今天則是感觸良多、內心充滿感謝。”
張淑芬中午到災區施工現場關心工程進度,沿途受到災區住民的歡迎及感謝。在餐會上,張淑芬對來參加餐會的居民說,氣爆后臺積電到現場勘察后,決定要造橋鋪路建議第2天就獲臺積電主管通過,董事長張忠謀也說經費無上限,盡力去做,有長官支持就沒有障礙。同時,在臺積電成立救災平臺后陸續有很多企業加入,因此她強調,榮譽是屬于大家的不是臺積電。
臺積電在第1天決定要協助災區后,第2天馬上與高雄市政府連絡,第3天大型機器就開進現場施工,第4天就開工了。臺積電自2014年8月5日進駐高雄氣爆現場,在公司與協力廠商快速且合作之下,已為當地完成道路鋼板樁施作570公尺,臨時道路鋪設4576公尺,搭建臨時便橋5座。此次重建經費預計8000萬元,其中臺積電出資4000萬元,包括臺積電內部的i公益平臺出資1500萬元、鴻海集出資1000萬元以及SEMI會員和其他企業出資3000萬元。
行業競爭
據國外媒體報道,像硅谷大多數芯片專業設計公司一樣,Altera一直堅持一個可信的方案:在國內設計芯片,在亞洲生產芯片。對這家位于圣何塞(加州)銷售電話設備芯片的公司來說,這就意味著要將芯片生產外包給臺積電,其尖端芯片制造工廠可為客戶節省資金,因為如果客戶要自己建造同樣的工廠至少需要投入40億美元。
芯片代工行業規模每年達到393億美元,臺積電是其中領先的公司,每銷售一部智能手機其可獲得7美元。但2013年2月下旬,Altera宣布將其先進芯片訂單給了英特爾,傳統上英特爾只專注自己生產微處理器而不是為其他公司代工。隨著PC銷售低迷,這家全球最大的芯片制造商為其過剩的產能尋找新的出路。英特爾代工業務副總裁蘇尼特·里克希(Sunit Rikhi)表示,贏得Altera的業務“極大地提高了我們團隊的信心”。
英特爾還與小的設計公司如Tabula和Achronix半導體簽署合同。2位未被授權公開披露的消息人士稱,英特爾為思科系統生產芯片。這些勝利只是英特爾為與臺積電和其他代工廠爭奪更大的客戶——蘋果,所做的熱身。中國香港匯豐銀行的分析師史蒂文·佩拉約(Steven Pelayo)稱,IC Insights的數據顯示,這家iPhone制造商從三星電子購買了39億美元定制芯片,蘋果希望擴大芯片采購來源,避免讓其競爭對手變得更強。
佩拉約稱,臺積電有著先到優勢,因為其在采用蘋果需要的先進技術生產芯片上是領先者,尤其是移動芯片。他估計年底臺積電獲得約三分之一的蘋果芯片訂單,1年后可獲得50%的訂單。在尺寸減少1半的下一代芯片上,英特爾會有更大的機會。至于全球第三大代工商和最大的智能手機制造商三星,已經在努力擴大客戶,以防蘋果訂單的減少。佩拉約稱,其手機業務(使其成為最大的零部件采購商),在獲得芯片制造商的訂單上起到作用,“這有點像你給我好處,我也不會虧待你”。
隨著芯片制造商之間的競爭加劇,尚不清楚英特爾能獲得多少新客戶。很多更大些的芯片設計公司不與臺積電競爭,但與英特爾爭奪設計合同,這限制了這家位于圣克拉拉(加州)芯片制造商的空間。Ji Asia分析師史蒂夫·邁爾斯(Steve Myers)表示:“我預計英偉達或高通或博通可能會尋找與英特爾合作的機會,但臺積電客戶群很大一部分不一定會對英特爾感興趣”。
英特爾潛在的客戶也需要這家美國芯片制造商保證長期致力于代工業務。臺積電長期以來一直為外包客戶服務,但英特爾沒有。Bloomberg?Industries分析師阿南德·斯里尼瓦桑(Anand Srinivasan)稱,當談到超越其核心芯片市場時,英特爾已“試過多次,而且可以肯定沒有成功”。過去10年該公司投入了數十億美元開發手機芯片,但截至2012年底,占不到1%的市場。
英特爾的里克希承認,要贏得大多數代工客戶依然有很長的路。Altera的合同“只是一張紙上的簽名。我們需要將其轉變為領先的芯片”。
榮譽評鑒
2000
名列美國《商業周刊》全球一百大最佳科技公司排行第五名,2000年全球二百大新興市場企業排行第二名。 臺灣《Career》雜志調查出臺積電為“大學生最愛的100家民營企業”,臺積電已連續5年奪得臺灣天下雜志標桿企業第一名殊榮。
由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所授權的北京神州龍芯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研發的龍芯系列芯片前期批量樣品由臺積電生產。
2001
連續六年榮獲《亞洲貨幣》雜志臺灣最佳管理企業第一名、最佳法人關系第一名、最佳企業策略、最佳公司治理。
2002
名列美國《福布斯》雜志全世界A榜四百大公司之一,并特別指出臺積電為亞洲公司中公司管理罕見得分很高的公司之一。董事長張忠謀連續三年獲選臺灣天下雜志最佳企業CEO,被推崇為“現代高科技企業的典范”。榮獲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協會頒發2002年企業創新獎。
2003
名列“2003亞洲最佳雇主”TOP20,為排行榜上唯一的集成電路制造商,同時也是唯一連續兩年榮登“臺灣最佳雇主”的企業(《亞洲金融》)。
2004
張董事長獲選為亞洲25位最具影響力的企業家之一(《財富》雜志)。 臺積電獲得臺灣最佳公司治理獎(《亞洲貨幣》)。
2005
全球科技100強第68名(《美國商業周刊》)。 全球500大139名(《倫敦金融時報》)。 亞洲最佳公司,管理最佳公司第一名、最佳公司治理第一名、最佳投資人關系第一名。
2006
獲中國臺灣經濟事務主管部門產業科技發展獎之卓越創新成就獎。連續十年獲選為《天下》雜志之最佳聲望標桿企業。
2018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18世界品牌500強》榜單,臺積電排名第499。
2019
2019年7月,《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發布,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位列363位。
2019年7月22日,臺積公司以12043.9(百萬美元)的利潤,榮獲2019年世界500強最賺錢的50家公司第39名。?
2019年8月,美國知識產權所有者協會公布了2018年美國實用新型專利授予機構的300強名單,臺積電名列第8。
2020
2020年1月,2020年全球最具價值500大品牌榜發布,臺積電排名第218位。
2020年5月10日,“2020中國品牌500強”排行榜發布,臺積電排名第80位。
2020年5月13日,臺積電名列2020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第108位。?
2020年8月10日,臺積電名列2020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第362位。
2021
2021年5月,臺積電位列“2021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第66位。
2022
2022年5月,入選福布斯2022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排名第57位。
2022年8月,臺積公司入選2022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第225位。
2022年8月,入選《2022世界品牌500強》榜單,位列23位。
2022年12月9日,臺積電以22980億人民幣位列《2022胡潤世界500強》第17名。
2023年1月,臺灣積體電路制造位列《2022年胡潤中國500強》第1位。
2023年6月,入選福布斯發布的2023年福布斯全球企業2000強榜單,位列第44名。
2023
2023年7月,位列2023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第52位。?
2023年8月,以76021.7(百萬美元)營收,入選2023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排名第168位。
2024年7月,2024年《財富》中國500強排行榜揭曉,臺積公司以69,415.8百萬美元營收排名第55位。
2024年,全球品牌價值500強全部名單發布,臺積電排名第78位。?
知識產權
2024年1月13日消息,據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告,臺灣積體電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取得一項名為“半導體器件及其形成方法“,授權公告號CN113745220B,申請日期為2021年6月。
相關報道
臺積電30億美元在南京建廠
臺積電日前宣布與南京市政府簽訂投資協議書,斥資30億美元在南京市成立百分之百控股的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下設一座12吋晶圓廠以及一個設計服務中心。
臺積電在南京建立的12吋晶圓廠位于浦口經濟開發區,規劃月產能為2萬片12英寸晶圓,預計于2018年下半年開始生產16納米制程。臺積電已于去年開始量產16納米制程,目前占有全球14/16納米晶圓一半以上的市場,預計今年在16納米制程市場的占有率還會大幅增加。
臺積電在大陸擁有超過100個以上的客戶。臺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表示,近年來大陸半導體市場成長迅速,臺積電在南京市設立12吋晶圓廠與設計服務中心就是為了就近協助客戶并進一步增加商機。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全球半導體行業去庫存已經在今年第一季度接近尾聲,預計第二季度景氣度開始升溫,而臺積電的營運指標在半導體行業繼續處于領先位置,預估臺積電今年運營收入增長5%至10%,好于整體半導體產業2%的增長。
2022年4月,據臺灣《聯合報》報道,臺積電決定2022年率先量產第二版3納米制程 N3B,將于2022年 8 月于新竹12廠研發中心第八期工廠及南科18廠P5廠同步投片,正式以鰭式場效晶體管(FinFET)架構,對決三星的環繞閘極(GAA)制程。
臺積電搶下蘋果A10全部代工
iPhone 6S A9處理器上鬧出的代工門事件,讓蘋果很是無語,對于接下來的A10,他們一定杜絕同樣的事情發生,那就全部交給臺積電了??
中國臺灣媒體稱,蘋果悄悄與臺積電達成共識,即用于iPhone 7上的A10處理器全部由后者來代工,依然是基于16納米工藝制程。
2018年8月3日晚,臺積電傳出電腦系統遭到電腦病毒攻擊,造成竹科晶圓12廠、中科晶圓15廠、南科晶圓14廠等主要廠區的機臺停線等消息。臺積電證實,系遭到病毒攻擊,但并非外傳遭黑客攻擊。8月4日下午,臺積電向外界通報了具體經過。該公司稱,“臺積公司于8月3日傍晚部分機臺受到病毒感染,非如外傳之遭受駭客攻擊,臺積公司已經控制此病毒感染范圍,同時找到解決方案,受影響機臺正逐步恢復生產。受病毒感染的程度因工廠而異,部分工廠在短時間內已恢復正常,其余工廠預計在一天內恢復正常。”
5納米產品已進入批量生產
2020年8月26日,臺積電(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羅鎮球在2020世界半導體大會上表示,臺積電的5納米產品已經進入批量生產階段,3納米產品在2021年面世,并于2022年進入大批量生產。
羅鎮球介紹,臺積電的7納米產品進入了第三年的量產期,有140個以上的產品做批量生產,預計2020年底超過200個。除7納米產品外,臺積電還做了N7+,即7納米產品的強小化,包括6納米產品。
羅鎮球表示,臺積電的3納米產品、2納米產品、1納米產品的研發都沒有什么太大問題。其中,3納米產品在性能上可以再提升10%-15%,功耗上可以再降低25%-30%。
2021年5月,臺積電官宣兩個消息:第一個消息,芯片制造技術已經全球領先的臺積電,其正式宣布加入美國半導體聯盟;第二個消息,臺積電在1納米芯片方面取得重大進展。
IBM公布了2納米技術路線,讓人倍感振奮。雖然摩爾定律速度放緩,但硅晶片微縮的前景依然廣闊。?
2021年10月,N4P制程是5納米家族的第三次重大改進,相比原始N5制程性能提升11%,電源效率提升22%,晶體管密度提升6%。相比于更先進的N4制程,N4P依舊取得6%的性能提升,還通過減少掩模數量降低了工藝復雜性,并縮短晶圓周期時間。
2021年12月11日,臺積電歐洲和亞洲區銷售高級副總裁何麗梅表示,包括政府補貼、客戶需求和人才儲備在內的多種因素都將影響該公司的最終決定。雙方之間的談判正值歐盟和其他地區都在尋求提升國內芯片產量,以緩解未來供應鏈中斷的情況下進行的。
2022年4月14日,臺積電總裁魏哲家表示,臺積電2納米預期會是最成熟與最適合的技術來支持客戶成長,臺積電目標將2納米技術在2024年進行風險試產,在2025年進行量產。
2022年12月27日消息,蘋果的主要供應商臺積電將于本周開始量產3納米工藝芯片,該工藝可能首先用于即將推出的M2 Pro芯片,并搭載于MacBook Pro和Mac mini產品。
2023年5月23日,臺積電在芯片公司股價反彈幫助下,已擠下騰訊,重新奪回亞洲市值第一位置。?
2023年7月24日消息,德國計劃推出200億歐元芯片生產補貼,英特爾、臺積電已“鎖定”75%資金。
2023年8月8日,臺積電發布聲明,公司董事會已批準一項在德國投資半導體工廠的計劃,將與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共同成立合資公司ESMC,批準向ESMC投資不超39.9993億歐元,臺積電將持有合資公司70%股權,博世、英飛凌和恩智浦各持有10%股權。
2023年10月19日,針對美國AI管制新規,臺積電高管在2023年第三季度業績說明會上指出,人工智能需求仍然在持續放大,公司正在努力滿足需求。對于美國將進一步收緊人工智能管制,公司高管表示新規可能導致一些產品不能運送到中國大陸,這幾天公司正在評估影響。目前來看對于臺積電的影響可控。?
企業事件
2020年3月18日,臺積電在當天發布消息稱,該公司一名員工被確診感染了新冠病毒,這名員工已經住院治療,30名接觸者也開始進行14天居家隔離。
臺積電強調員工被確診新冠一事“不會影響公司營運”,并表示擴大辦公區消毒范圍,針對員工工作場所和公共區域進行加強消毒。此外,臺積電還決定啟動“分組辦公”營運模式,并要求臺灣地區員工在參加會議、訓練或身處公共區域期間一律全程佩戴口罩。
2020年7月16日,在臺積電二季度業績說明會上,其透露,未計劃在9月14日之后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繼續供貨。2020年7月13日,臺媒鉅亨網曾報道,臺積電已向美國政府遞交意見書,希望能在華為禁令120天寬限期滿之后,可繼續為華為供貨。
2020年12月,前臺積電營運長蔣尚義已正式加入中芯國際,日前臺積電也正面回應了此事。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對蔣尚義的選擇表示尊重”。“基本上尚義也是我們的老同事了,尊重他個人的決定、他要去哪里是個人本來的權利。”
2021年11月7日,臺積電回應了美國商務部關于提供供應鏈信息的要求,以幫助解決全球芯片短缺問題,同時確保在提交的文件中沒有披露任何客戶的具體信息。臺積電于11月5日提交了3份檔案,一份是公開表格,還有兩份是包含商業機密的非公開檔案。
2021年11月8日,據臺灣“中央社”報道,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表示,她有把握,半導體芯片制造商等供應鏈企業將在最后期限之前“自愿將關鍵數據交給商務部”。
2022年2月27日,臺灣“中央社”消息聲稱,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祭出制裁反制,包括臺積電在內的全球電腦芯片業者已開始停止向俄羅斯出貨。
2022年3月2日,據中國臺灣《經濟日報》報道,竹科廠商發生不到一秒的電壓下降。該事件起因是臺積電的主變壓器跳脫故障。臺積電表示,發生的電力壓降事件對公司運營未造成影響。?
2022年6月17日,日本政府宣布,基于扶持在國內建造半導體工廠的相關法律,批準全球半導體巨頭臺灣積體電路制造公司等在熊本縣建廠計劃。?
2022年10月,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表示,監管當局將就某些半導體裝置和集成電路(IC),以及使用這些零組件的移動設備,調查臺積電等企業。
2024年4月18日,臺積電公告說明本月3日花蓮地震的影響,初步估計將于第二季度認列扣除保險理賠后的相關地震損失約新臺幣30億元。臺積電表示,晶圓廠沒有停電,沒有結構性損毀,所有的極紫外光(EUV)光刻機等重要設備也沒有損壞。這次地震造成一定數量的生產中晶圓受到影響,預計大部分的生產損失將在第二季恢復,對第二季營收影響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