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港口
既能夠提供安全、高效的客貨轉運服務,又符合特定的生態和環境保護要求,對生態環境和人類生存無害或危害極小,資源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與自然和諧的港口。
綠色港口的規劃建設,應將港口發展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及生態平衡有機地結合起來,做到和諧統一、協調發展、持續發展的良好狀態。在設計中需要考慮的資源和環境問題主要有下列幾個方面:①減少不可再生資源耗費和節約資源。②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使用可再生能源。③減少環境污染,保護地球的自然生態環境。④提高港口建筑物的適應性、靈活性,保障室內環境質量等。
綠色港口不可能對構成資源和環境的所有方面都作出全面合于生態的回應,絕大多數都是根據地區的資源條件、氣候特征、文化傳統、經濟和技術水平對某些方面的問題進行強調和側重。
綠色港口對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有明確的目標和要求。建立可操作的,科學的評估體系,檢測綠色港口的目標實現程度,是推廣和規范綠色港口發展的重要手段。20世紀90年代之后許多國家研究制定自己的標準和評估體系,對指導綠色港口設計、建設、引導行業轉向綠色可持續發展起了積極的推動作用,這些體系在評估內容、評估方法、量化指標等方面雖然各有特點,但基本上都是以減少對自然環境的影響、節約資源能源為目標。中國2013年頒布實施的《綠色港口等級評價標準》,將港口的綠色發展程度設置3星級、4星級和5星級3個等級,由理念、行動、管理和效果4類項目、9項內容、23個指標構成比較全面的評價體系。
國際上表征港口綠色發展程度更多由經濟環境效益這一綜合性指標來體現,普遍接受由世界可持續發展工商業聯合會提出的計算公式:經濟環境效益=產品或服務的價值/環境影響。
美歐等西方發達國家在綠色港口建設方面已取得很大進展。例如,美國洛杉磯-長灘兩港聯合實施的“圣佩羅灣潔凈空氣行動計劃”、紐約-新澤西兩港聯合實施的“潔凈空氣措施和港口空氣管理計劃”;荷蘭鹿特丹港實施的“里吉蒙地區空氣質量行動項目”;澳大利亞悉尼港實施的“綠色港口指南”等,這些行動都使港口環境質量有了很大改進,提高了港口環保綠色度。 中國綠色港口建設逐漸高速發展。21世紀之后先后出臺了一系列關于節能、減排、防止污染等方面的規定,以減少污染物排放和處置為核心,加強技術和管理創新,嚴格控制硫氧化物、氮氧化物、顆粒物等排放量,并采取機械動力“油改電”、室內動力及照明充分利用太陽能、互聯網+、無人化全自動碼頭、疏浚土再利用等措施,積極推動港口綠色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