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9K
9679
褐色農業
褐色農業是被納入整個社會分工體系的農業,主要生產資料由市場供應,傳統農業那種內部封閉的循環被打破。褐色農業利用石化能源、農藥、化肥等外部投入替代勞動力,彌補農業有機肥的不足,顯著提高農業產量,使農產品價格處于低位水平,降低工業化和城市化過程中的勞動力成本,加快工業化的進程。但是,大規模利用石化能源和農藥、化肥也帶來了相當嚴重的負面后果,如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導致土壤板結,土壤結構遭到破壞;河流、湖泊等水體富營養化,局部生態環境被破壞;土壤被重金屬等物質污染,進而食物被污染,農村和城市居民的飲水和食品安全受到威脅;即使是未被污染的農產品,大量使用化肥、農藥后其品質也嚴重下降。施用農藥后,大量昆蟲、鳥類、魚類及其他動物被毒死,生物多樣性受到極大威脅。
201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提出綠色經濟理念。2011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進一步將土地、淡水、森林等定義為自然資本,認為自然資本不僅產生財富,而且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聯合國環境規劃署認為,農業有必要通過利用有機肥料、使用生物防治病蟲害和雜草管理相結合的方式,保持和提高土壤肥力,節約和保護水資源,減少農業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恢復和重建生態資源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