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4K
4821
〔采桑子〕
唐教坊曲有《采桑》和《楊下采桑》,調名殆本于此。《樂府雅詞》注中呂宮,張先詞注雙調。此調又名〔丑奴兒〕,康與之詞名〔丑奴兒令〕,陳師道詞名〔羅敷媚〕,賀鑄詞名〔羅敷歌〕,又寓聲詞名〔醉夢迷〕〔忍淚吟〕。此調正體為雙片44字,上、下片各四句三平韻。
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平韻 平仄平平仄句,仄平平韻,仄平平韻,仄平平,仄平韻 《詞律》卷四、《詞譜》卷五,俱列和凝“蝤蠐領上訶梨子”一首為此調正體,未察和詞上、下片起句皆以同部仄韻與平韻相葉,為平仄互葉體。晏幾道、謝逸、曾覿、楊澤民、張炎諸家詞,上、下片起句換仄韻自相為葉,此為平仄轉韻體。李綱、呂本中、張孝祥、辛棄疾、陳亮、黃機諸家詞,上、下片第三句與第二句相疊,此為疊句體。《詞律》《詞譜》俱未載之。朱希真〔采桑子〕“王孫去后無芳草”一首為閨怨集句,《彤管遺編》不著調名,《花草粹編》據律增補。此詞上、下片前四句即是普通的〔采桑子〕體(下片第四句失韻或是以方音相葉),其下各增入一個五字句葉韻。《詞譜》收列此詞為〔采桑子〕的“又一體”,《詞律拾遺》則收列為〔添字采桑子〕的“又一體”。按:此詞的“增句”與“和聲”為一類,而與李清照詞的“添字”性質有別,《詞律拾遺》似誤。另外,辛棄疾“千峰云起”一首、吳禮之“金風顫葉”一首,名為〔丑奴兒〕,實乃〔丑奴兒慢〕;黃庭堅“濟楚好得些”一首、曾乾曜“驀地廝看時”一首,名為〔丑奴兒〕,實乃〔攤破南鄉子〕;皆與本調無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