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大濟湟工程
引大濟湟工程,位于青海省東部西寧、海北、海東三區境內。是青海省“一號”水利工程,是省級水網的主骨架、大動脈,是東部城市群水資源保障工程。
引大濟湟工程通過蓄水、調水和配水工程體系的建設,將水資源較豐富的大通河水,穿越達坂山引入較貧水的湟水流域,緩解湟水流域日趨嚴重的水資源供需矛盾,實現湟水流域水資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具體工程措施是在大通河上游修建石頭峽水庫引水,再通過調水總干渠(主要是隧洞)穿越達坂山進入湟水上游的黑泉水庫,實現跨流域調水,然后通過黑泉水庫和湟水北干渠將水輸送至湟水干流和兩岸地區,整個工程由石頭峽水庫、調水總干渠、黑泉水庫已建成、湟水北干渠、西干渠等工程組成。
1996年9月12日,黑泉水庫正式開工建設。到2015年底,調水總干渠成功實現試通水。2018年,湟水北干渠扶貧灌溉一期工程(北干一期)試通水成功。2023年9月28日,青海引大濟湟北干渠、西干渠工程成功通水。2024年12月30日,“引大濟湟”調水總干渠工程通過竣工驗收。
湟水河發源于青海省海晏縣,干流地區是青海省人口最密集的地區,但湟水干流水資源嚴重不足,當地水資源承載能力不足以支撐該地區未來的可持續發展。大通河是湟水河最大的支流,水量豐沛,年徑流量30.05億立方米。然而,奔騰不息的大通河水,穿越高山峽谷,卻很少顧及周邊干旱的土地。為了實現水資源的合理調配,緩解湟水河干流地區水資源嚴重匱乏的困境,早在20世紀五十年代,青海省就提出了引大濟湟調水的設想,開始謀劃引大通河水造福青海人民,經過幾十年的勘察、方案論證和科學比選,最終形成了引大濟湟工程規劃建設方案。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