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深情五月亚洲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图片_久久精品不卡

百科創建
28.9K
6748

江南絲竹

江南絲竹,流行地域在上海、江蘇南部、浙江西部一帶的傳統音樂,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明代嘉隆年間,以魏良輔為首的戲曲音樂家們在太倉南碼頭創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時,以張野塘為中堅人物組成了規模完整的絲竹樂隊,用工尺譜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后逐漸形成絲竹演奏的專職班社。它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后正式定名為江南絲竹。

2006年5月20日,由江蘇省太倉市和上海市聯合申報的江南絲竹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6月7日,浙江省杭州市申報的江南絲竹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準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編號均為Ⅱ-40。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稱

    江南絲竹

  • 批準時間

    2006年5月20日、2008年6月7日

  • 非遺級別

    國家級

?
  • 申報地區

    江蘇省太倉市、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

  • 遺產類別

    傳統音樂

  • 遺產編號

    Ⅱ-40


歷史淵源


江南絲竹是流行于江蘇南部、浙江西部、上海地區的絲竹音樂的統稱。因樂隊主要由二胡、揚琴、琵琶、三弦、秦琴、笛、簫等絲竹類樂器組成,故名。

明代嘉隆年間,以魏良輔為首的戲曲音樂家們在太倉南碼頭創制昆曲水磨腔的同時,以張野塘為中堅人物組成了規模完整的絲竹樂隊,用工尺譜演奏,由昆曲班社、堂名鼓手兼奏,后逐漸形成絲竹演奏的專職班社。明萬歷末在吳中(蘇州地區)形成了新的樂種"弦索",可算是江南絲竹的前身。它與民俗活動密切結合,有著廣泛的群眾基礎,后正式定名為江南絲竹。

在19世紀初,江南絲竹音樂的發源地、流傳地和發祥地的浙江北部杭嘉湖地區活動已很活躍,發展到清道光年間(1821年)已具規模。《嘉興府志》中曾有"采蘇杭之絲,截洞庭秀竹,變吳越佳音,集弦索精粹,江南有絲竹者也"的記錄。當時,平湖的"合計清音社"和嘉興的"金聲奏"已有幾代傳承。平湖派琵琶宗師李芳園李氏第五代傳承人,李氏五代不但是琵琶玩家,也是演奏清音的高手。

清末民初已有演奏絲竹樂的組織"文明雅集",之后相繼有"鈞天集""清平集""雅歌集"等演唱昆曲、灘簧并奏絲竹樂的組織產生。演奏江南絲竹的組織有"清客串"和"絲竹班"兩種。"清客串"為市民自娛性組織,演奏地點多在茶館、私人住宅等地,常奏八大名曲,擅用細膩的加花手法,風格淡雅秀麗。除親友婚喪場合前往演奏外(不受酬),不受聘參加民間婚、喪、喜、慶的演奏活動。"絲竹班"為民間職業性音樂組織,在農村中以吹鼓手兼奏者居多,風格粗獷樸實,氣氛比鉸熱烈。

20世紀初,江南絲竹由農村傳播到城市,城市間很多絲竹樂社紛紛建立,整理和加工古曲,為江南絲竹注入新的活力。其中孫裕德和他成立的上海國樂研究會就是其中之一。

20世紀20年代,絲竹家王巽之在杭州西湖孤山東麓的"凌社"創辦了杭州早期的江南絲竹組織"杭州國樂社",演奏傳統樂曲,國樂社整理、改編的絲竹演奏曲目很快傳到上海等地,在音樂界產生很大影響。之后,王巽之又與絲竹前輩程午嘉在上海創辦"華光樂社",開啟了滬杭絲竹界彼此交流的良好局面,絲竹音樂由此得到進一步的發展。

1926年1月21日,"西門國樂社"應"得勝公司"之請,錄制絲竹樂曲《景星慶云》《漢宮秋月》《熏風曲》等。

1929年9月,百代唱片司在最早發行的一批中國音樂唱片中,由張麗生、張志翔、任悔初及信通銀行絲竹團所奏《快六板》《花六板》《霓裳曲》《老三六》《三六》《無錫景》《出水蓮》《梳妝臺》《九連環》《湘江浪》《四合如意》《中花六》等絲竹樂曲,名列在目。

1939年5月,孫裕德應邀擔任上海友聲旅行團國樂組的輔導工作。

1941年,孫裕德等人將國樂組改名上海國樂研究會,成為當時影響較大的江南絲竹音樂社團。

1947年,孫裕德率成員赴美國演出。


基本特征


特色風格

江南絲竹曲調優美淳樸,清新悅耳,輕快明朗,綺麗優雅,其技法豐富多彩,變化層出不窮,講究"你繁我簡,你高我低,加花變奏,嵌擋讓路,即興發揮",顯現出"小、細、輕、雅"的藝術風格。

樂隊編制

江南絲竹樂隊編制比較靈活,它以二胡、笛子為兩件主要樂器,一般三至五人,多亦可七、八人。彈弦樂器有小三弦、琵琶、洋琴;管樂器還有簫、笙;打擊樂器有鼓、板、木魚、碰鈴等,上海郊區農民樂隊的演奏,往往加用大件打擊樂器。

演奏特點

江南絲竹樂曲其結構除民間一般常見的曲牌聯綴、循環、變奏的特點外,最有代表性的是以板腔變奏所形成的結構特點。這種特點所形成的一曲多變,構成絲竹樂中一簇一簇圍繞母曲的套曲。

如《老三六》可衍變為《中板三六》(簡稱《三六》)、《慢三六》;《老六板》可衍變為《快六板》《中六板》《中花六扳》《慢六板》(此五曲俗稱《五代同堂》)。這些樂曲既可分別獨立演奏,又可由繁到簡、由漫至快的順序演奏。以《老六板》為例:其演奏順序:《慢六板》(一板七眼,旋律典雅徐緩);《中花六板》(一板三眼,旋律清秀流暢);《中六板》(一板一眼,旋律輕快平穩);《快六板》(流水板,旋律生動明快);《老六板》(流水板,旋律簡樸)。當板腔變奏應用于一首樂曲時,對比效果比較強烈。

江南絲竹樂合奏在突出主要樂器二胡、笛子的基本原則下,其它樂器靈活自如地、依據一定的規律特點相互對比烘托,默契協調,獲得獨特的韻味。笛子演奏注重氣息的控制應用,音色圓韻飽滿。高音清遠含蓄,低音悠揚婉轉。常用的演奏技法有墊音、打音、倚音、顫音、氣顫音、泛音等。二胡演奏右手要求弓法豐滿柔和,連綿不斷,力度變化非常細膩,左手傳統演奏習用一個把位,常用的演奏技法有滑音、勾音、空弦裝飾音、左側音、墊指滑音等。


代表曲目


江南絲竹曲目豐富,傳統樂曲有《中花六板》《三六》《行街》《四合》《云慶》等。 江南絲竹主要的八首樂曲是《歡樂歌》《云慶》《老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扳》《四合如意》《行街》。此外,《鷓鴣飛》《柳青娘》《高山流水》《霓裳曲》《倒扳槳》等樂曲亦常演奏。


傳承保護


傳承價值

江南絲竹音樂的產生和延續,對民族音樂史的研究及戲曲、民俗文化、群眾文化的發展都有重要的作用。江南絲竹是江南水鄉文化的代表之一。 江南絲竹的演奏技法和音樂風格蘊藉含蓄,包含著追求謙沖、協調的深刻文化內涵,在民族音樂史、戲曲、民俗等方面都深具實踐和理論研究價值。 絲竹樂來自民間,植根民間,簡便易行,適宜推廣,有重要的民俗文化價值。

傳承現狀

20世紀六七十年代,受時勢影響,傳統江南絲竹班社多自行解散。 至今,70歲以上的老藝人已相繼離世,后繼乏人, 而傳統曲目傳譜又很少,所以江南絲竹在傳承方面危機日深,前途堪虞,亟待保護。

傳承人物

沈鳳泉,男,1934年1月出生,江南絲竹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序號:03-0842,申報地區:浙江省杭州市。

周惠,男,1922年出生,江南絲竹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序號:03-0841,申報地區:上海市。

周皓,男,1929年1月1日出生,江南絲竹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序號:02-0281,申報地區:上海市。

陸春齡,男,1921年9月14日出生,江南絲竹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傳承人,序號:02-0280,申報地區:上海市。

傳承保護

2014年,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建立沈鳳泉"江南絲竹音樂"專家工作室。

2015年初,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成立音樂系"江南絲竹音樂"音樂社。

2017年6月20日,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設立了沈鳳泉江南絲竹音樂陳列館和音樂研究中心。

2018年12月,蘇州大學入選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第一批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基地,申報項目為江南絲竹。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杭州藝術學校、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太倉市文化館獲得"江南絲竹"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社會影響


  • 榮譽表彰

20世紀80年代,北漍中心民樂隊參加江陰市文藝會演,江祥聲編曲江南絲竹《金蛇狂舞》《龍虎斗》二次獲獎。

20世紀90年代,江祥聲創作演奏的絲竹合奏《情滿江陰》參加江陰市比賽獲獎。

2006年,江祥聲創作演奏的江南絲竹《吳韻》參加江陰市江南絲竹匯演獲一等獎,參加江陰市文藝會演獲二等獎。

  • 重要演出

2019年,蘇州市歌舞劇院完成江南絲竹《江南情韻》《水鄉行》等曲目傳承,并舉行考核公演。另開展"絲竹雅韻"進校園專場音樂會活動共計50場。


瀕危狀態

隨著一個多文化時代的到來,電腦、電視、電影等快捷方便的消費方式占領了大眾文化的傳播空間,江南絲竹這個一直深受百姓喜愛的文藝形式的繼承發展日趨艱難,太倉江南絲竹同樣趨于嚴重的瀕危狀態中。 1、至“文革”,絲竹班社均自行解散; 2、至今,70歲以上老藝人所剩無幾,岳王鎮上只剩呂堯賓和華俊福二人,全市老藝人能演奏的不超過20人; 3、演奏曲目的傳承方式因主要通過“心傳口授”,傳譜很少,“文革”中且已燒毀,故留下的曲子很少(統計曲目數有135首,實際記錄到的只有38首); 4、二十世紀50年代后的民俗活動被禁,進入新世紀,民俗活動中的婚嫁等禮儀被西洋管樂隊取代,也使江南絲竹的傳承缺少一個賴以生存載體。?




6748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

一秒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梨树县| 南靖县| 东乌| 韶关市| 林甸县| 新龙县| 阜康市| 揭阳市| 寿宁县| 祁东县| 武冈市| 綦江县| 大连市| 罗山县| 柳江县| 昆山市| 澄江县| 新竹县| 且末县| 双鸭山市| 崇义县| 门头沟区| 即墨市| 繁峙县| 平遥县| 米脂县| 子长县| 大田县| 沈丘县| 葫芦岛市| 漯河市| 靖远县| 罗定市| 嘉峪关市| 筠连县| 新丰县| 东平县| 达孜县| 永福县| 新丰县| 紫金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