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深情五月亚洲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图片_久久精品不卡

百科創建
40.2K
7702

茶花

茶花(學名:Camellia sp.)又名山茶花,是山茶科、山茶屬多種植物和園藝品種的通稱。花瓣為碗形,分單瓣或重瓣,單瓣茶花多為原始花種,重瓣茶花的花瓣可多達60片。茶花有不同程度的紅、紫、白、黃各色花種,甚至還有彩色斑紋茶花,而花枝最高可以達到4米。性喜溫暖、濕潤的環境。花期較長,從10月份到翌年5月份都有開放,盛花期通常在1-3月份。

因其植株形姿優美,葉為濃綠綠而光澤,花形艷麗繽紛,而受到世界園藝界的珍視。茶花的品種極多,是中國傳統的觀賞花卉,“十大名花”中排名第八,亦是世界名貴花木之一。原產于中國東部,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重慶、云南和四川各地,朝鮮、日本、中國臺灣和印度等地普遍種植。


基本信息
  • 中文名

    茶花

  • 學名

    Camellia japonica

  • 別稱

    山茶花

  • 山茶族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

    原始花被亞綱

?
  • 側膜胎座目

  • 亞目

    山茶亞目

  • 山茶科

  • 山茶屬

  • 亞屬

    山茶亞屬

  • 茶花

  • 命名者及年代

    Linn.,1753


栽種歷史

?

三國

茶花在中國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蜀漢時期(公元221-263年)。當時人們就非常看重茶花的地位,茶花被列為“七品三命”。資料記載,世界上登記注冊的茶花品種已超過2萬個。中國的山茶品種有883個。

在三國時代,茶花已有人工栽培。但直至南北朝及隋代,帝王宮廷、貴族庭院里栽種的,仍是野生原始種茶花,花單瓣紅色。當時有關茶花的文獻及文人吟詠的“山茶”,“海榴”詩,均未涉及品種名。

唐宋

中國第一個記載茶花品種的是在唐代丞相李德裕(787-850年)著的《平泉山居草木記》。“是歲又得稽山之——貞桐山茗。”“貞桐山茗”是單辮花,現今是原始的紅山茶“金心大紅”距今已有1200年左右。南宋《會稽續志》,則為“貞桐山茗》卷四“山茶”條中述及貞桐山茗時說:“在唐,唯會稽有之。其種今遍于四方矣。”又說:“其花鮮紅可愛,而且耐久。”(會稽,即浙江紹興古稱。稽山,為會嵇境內的山脈。)這說明,此花的顏色是鮮紅色,而且花開得耐久。

宋代記載了茶花品種15個。越丹、玉茗、都勝、鶴頂紅、黃香、粉紅、玉環、紅白葉、月丹、吐絲、玉磬、桃葉、罄口茶、玉茶、千葉茶。

元明

元代(1206—1368年)郝經《月丹》詩,這“月丹”品名在宋代已經提到。蒲道源的《春晚山茶始開示德衡弟》詩:渥丹。這“渥丹”是“月丹”的同種異名還是另一品種。元代只提出兩個品種。

明代記載的山茶新品種有27個:寶珠、海榴茶、石榴茶、躑躅茶、宮粉茶、串珠茶、一捻紅、千葉紅、千葉白、楊妃茶瑪瑙茶、焦萼白寶珠、茉莉茶、寧珠茶、照殿紅、錢茶、溪圃、正宮粉、賽宮粉、菜榴茶、真珠茶、云茶、鬯口花、筆管茶、玉鱗茶、水紅茶、五魁茶等。

清代

清代記載的山茶新品種有87個。即:白綾、二喬、大紅寶珠、觀音白、白珠茶、粉紅珠茶、干龍紅、牡丹紅、五寶、秋色平分、柳條、荷蓮紅、大六角、白寶珠、大紅珠茶、大紅山茶、三學士、五心白、絨茶、青梅、虎斑、大象白、麗春紅、小六角、干龍紫、干龍白、紅點白、白點紅、荷蓮白、錦蓮紅、錦蓮、嬌蓮、粉孩兒、銀紅牡丹、王紅、吐須紅、醉芙蓉、鐘欸紅、鐘欸白、芙蓉紅、鐘欸茄花、單瓣鐘欸白點紅、單瓣鐘欸紅點白、川白、川紅、云林山茶、百合寶珠、玉鱗、八寶、出爐銀、大紅、大白、玉樓春、抓破臉、粉茶、金盞銀臺、醉楊妃、御衣青、舊衣青、十八學士、紅六角、白六角、紅牡丹、白牡丹、九曲、桃李爭春、綠牡丹、雪牡丹、大白荷、小白荷、東方亮、朱紅餅、臺閣茶、花蝴蝶、玫瑰紫、牡丹點雪、墨葵、灑金、西施晚裝、小桃紅、十樣錦、鳳仙茶、紫重樓、紫袍、獅子頭、紅七星、白七星。


形態特征


茶花是灌木或小喬木植物,高9米,嫩枝無毛。葉革質,橢圓形,長5-10厘米,寬2.5-5厘米,先端略尖,或急短尖而有鈍尖頭,基部闊楔形,上面深綠色,干后發亮,無毛,下面淺綠色,無毛,側脈7-8對,在上下兩面均能見,邊緣有相隔2-3.5厘米的細鋸齒。葉柄長8-15毫米,無毛。

花頂生,紅色,無柄;苞片及萼片約10片,組成長約2.5-3厘米的杯狀苞被,半圓形至圓形,長4-20毫米,外面有絹毛,脫落;花瓣6-7片,外側2片近圓形,幾離生,長2厘米,外面有毛,內側5片基部連生約8毫米,倒卵圓形,長3-4.5厘米,無毛;雄蕊3輪,長約2.5-3厘米,外輪花絲基部連生,花絲管長1.5厘米,無毛;內輪雄蕊離生,稍短,子房無毛,花柱長2.5厘米,先端3裂。

蒴果圓球形,直徑2.5-3厘米,2-3室,每室有種子1-2個,3爿裂開,果爿厚木質。花期1-4月。培育品種茶花的花期較長,一般從10月份始花,翌年5月份終花,盛花期1-3月份。

干美枝青葉秀,花色艷麗多彩,花型秀美多樣,花姿優雅多態,氣味芬芳襲人,品種繁多,花大多數為紅色或淡紅色,亦有白色,多為重瓣。


生長環境


茶花懼風喜陽、地勢高爽、空氣流通、溫暖濕潤、排水良好、疏松肥沃的砂質壤土,黃土或腐殖土。pH5.5-6.5最佳。適溫在20-32 ℃之間,29℃以上時停止生長,35 ℃時葉子會有焦灼現象,要求有一定溫差。環境濕度70%以上,大部分品種可耐-8 ℃低溫(自然越冬,云茶稍不耐寒),在淮河以南地區一般可自然越冬喜酸性土壤,并要求較好的透氣性。

以利根毛發育,通常可用泥炭,腐鋸木,紅土,腐植土,或以上的混合基質栽培。茶花春秋冬三季可不遮陰,夏天可用50%遮光處理。


分布范圍


主要分布于中國和日本。中國中部及南方各省露地多有栽培,已有1400年的栽培歷史,北部則行溫室盆栽。重慶、云南、四川、臺灣、山東、江西等地有野生種。


栽培技術


照溫度

長江以北春植為好,長江以南秋植為好。地栽應選排水良好、保水性能強。富含腐殖質的沙壤土。

山茶為半陰性花卉,夏季需搭棚遮陰。立秋后氣溫下降,山茶進入花芽分化期,應逐漸使全株受到充足的光照。冬季應置于室內陽光充足處,若室內光線太弱,山茶則生長不良,并易得病蟲害。山茶為長日照植物。在日長12小時的環境中才能形成花芽。最適生長溫度18-25℃,最適開花溫度10-20℃,高于35℃會灼傷葉片。不耐寒,冬季應入室,溫度保持3-5℃,也能忍耐短時間-10℃的低溫,但不能長時間超過16℃,否則會促使發芽,引起落葉。生長期要置于半陰環境中,不宜接受過強的直射陽光。特別是夏、秋季要進行遮蔭,或放樹下疏蔭處。山茶喜溫暖,怕寒冷。室內溫度不能低于5℃。溫度在10℃至15℃的房間內,其他措施得當,春節即可開花,花期可至3月份。

澆水施肥

山茶對肥水要求較高,中性和堿性壤土均不利其生長。北方尤其要注意將堿性水經過酸化處理后才,可澆花,具體辦法是將自來水貯放2天,使水中的氯氣揮發掉,再加入適量硫酸亞鐵(占水0.5%左右)。澆水量不可過大,否則易爛根。盆土也不能干,否則易使根因失水而萎縮,以保持盆土和周圍環境濕潤為宜。花期勿噴水。一般冬季室內較干燥,應經常向山茶葉面噴水,以形成一個濕潤的小氣候。但陰雨天忌噴水。澆水時不要把水噴在花朵上,否則會引起花朵霉爛,縮短花期。花謝后及時摘去殘花。冬季澆水要視室內溫度而定,一般3天左右一次,保持盆土濕潤,忌積水或澆半截水。用自來水應先在水桶中存放一兩天,讓氯氣揮發掉。水中最好放百分之一的硫酸亞鐵,以利于改善水質。

山茶喜肥。一般在上盆或換盆時在盆底施足基肥,秋冬季因花芽發育快,應每周澆一次腐熟的淡液肥,并追施1次至2次磷鉀肥,氮肥過多易使花蕾焦枯,開花后可少施或不施肥。施肥以稀薄礬肥水為好,忌施濃肥。一般春季萌芽后,每17天施1次薄肥水,夏季施磷、鉀肥,初秋可停肥1個月左右,花前再施礬肥水,開花時再施速效磷、鉀肥,使花大色艷,花期長。

整形修剪

地栽山茶主要剪去干枯枝、病弱枝、交叉枝、過密枝,明顯影響樹形的枝條,以及疏去多余的花蕾。盆栽山茶除以上工作外,還應根據個人喜好進行整形修剪,但不宜重剪,因其生長勢不強。

花期控制

因山茶不耐寒,延緩花期不太常用。一般用選擇品種、溫度控制、激素處理等辦法來控制花期。欲使山茶”十一”開花,可在7月中旬或8月初用毛筆蘸0.1%的赤霉索,點涂于花蕾上,每3天涂1次,肥水正常管理。9月看花蕾生長情況決定是否涂花蕾,若估計”十一”開花不保險,可增加涂蕾次數,增加肥水量,促花蕾迅速生長,使”十一”見花。

冬季養護

  1. 防凍保暖當氣溫降至0攝氏度以下時,將盆栽茶花搬至室外向陽溫暖避風處,或放在三面密封、一面向陽的塑料棚內。也可放在室內,但要求所放之處光照、通風良好。遇嚴寒霜凍天氣應注意保暖,在驟然降溫之前最好將室外的茶花搬至室內。若放在室外,夜間應加蓋塑料薄膜、報紙或布等材料。
  2. 水肥管理 茶花喜溫暖、濕潤的環境,怕積水。開花前澆水應掌握盆土不干不澆,澆則澆透的原則。
  3. 冬季每隔3-5天用水溫與室溫相近的清水噴灑葉面1次,以增加濕度和清洗葉面灰塵。開花期澆水量以盆土見干見濕為宜,澆水適宜時間為晴天中午。冬季是茶花花蕾膨大期,每月要結合葉面噴水噴施0.1%至0.3%的磷酸二氫鉀液1次,或根施以磷鉀為主的稀薄液肥(肥水比為1:4)1次。
  4. 其他室內越冬的盆花開花時(早花品種11月底始花,一般品種2-4月開花),不要將其放在光照太強或溫度太高的地方,否則會使花朵早謝。摘去過多花苞,可以促使花大和色澤艷麗,并能延長花期。

盆栽須知

土壤是盆栽山茶花的生長基礎,因為茶花根系依賴土壤生長、發育,茶花生命活動所需要的水分和養分主要從土壤中吸取。茶花喜歡偏酸性、含腐殖質較高、疏松通氣的山地紅(黃)壤土,pH值在5至6.5之間,不能采用堿性土或黏性重的土壤作盆栽茶花基質。土壤配制:山泥土(種作物的熟化紅壤土)50%,木屑或食用菌渣40%,餅肥粉或牲畜糞和磷肥粉10%,三者拌勻,澆水適量裝袋熟化,夏秋20天以上,春冬30天以上,這種土壤不僅疏松通氣,還能保肥保水,適合茶花生長發育。

病蟲防治

茶花主要病害有輪紋病、炭疽病、枯梢病、葉斑病、煙煤病等,主要防治藥劑有:退菌特800倍;多菌靈500倍;百菌清800倍;克霉靈800倍定期防治,花前要注意灰霉病、花枯病防治。

茶花蟲害以紅蜘蛛、蚜蟲、蚧殼蟲、卷葉蛾、造橋蟲為主,主要防治藥劑用氯腈菊酯15mL+水胺硫磷20mL或久效磷25mL兌30斤水噴霧。


主要價值


觀賞

造景

植物造景材料。山茶四季常綠,分布廣泛,樹姿優美,是中國南方重要的植物造景材料之一。

①孤植:利用山茶不同的自然樹形,孤植于綠化環境中,尤以草坪綠茵相襯為上。

②群植:利用山茶自然樹形,高低錯落,三五成群,成叢成片,以此突出山茶的景觀效果。

③人工整形:山茶花還可以通過人工整形,供觀賞應用,如:將山茶通過修剪整形,把樹冠整成球形、傘形、圓柱形樹冠,山茶墻樹式,平臥鋪地式,使山茶匍匐于地生長,鋪地而生 。墻樹在西歐北美應用較多,即將山茶花植于向陽溫暖的墻面之外,附以攀登墻架,使山茶枝干順墻面而升,繼而覆蓋墻面,頗為壯觀。

④盆景造型:用矮生山茶老樁,通常以茶梅為多,按照盆景造型方法,配以水石,可愛別致。也有用老樁嫁接,更可速成、多彩。劉茂華先生的經驗是:山茶花盆景的制作是靠"意境 "取勝,山茶花盆景通過人的構思立意,對自然式的山茶花苗的立干、結頂、露根進行巧妙的藝術處理,以此表現舒展、奔放、瀟灑的感覺。用山茶花苗木制作盆景,應選用姿態挺拔,體態豐盈,樹形完整并主干分枝耐彎曲,層次基本清晰的山茶花苗,以主干處理為主,然后進行分枝、結頂,最后進行露根處理。主干處理成曲干式等形狀,在制作中,根據苗木素材的走勢,采取果斷的修剪造型藝術手段,處理分枝時讓主干留下有襯托作用的主要分枝。結頂是表現動態的主要部分,應特別注意。在分枝處理過程中,必須做到樹形勻稱,輕重抑揚,長短合理,在整個樹樁盆景布局中堅持突出疏密、虛實、露藏、呼應、剛柔、巧拙、粗細等相互諧調的藝術手段。

⑤插花、切花:山茶更是用于插花和切花的好材料,其花期較長,花色、花形豐富,葉色濃綠光潔,有文字記載,中國明工就將茶列為瓶花材料用于花卉裝飾,日本對其應曾受中國的影響。而今茶花的種植已相當普遍,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茶花的切花運用將會日益廣泛。

綠化

由于山茶對光照及溫度的適應性較強,只要注意水、土的要求,在城市綠地、公園和住宅小區和城市廣場、花壇和綠帶中,均可以組合在其他植物中應用,當山茶盛開、滿樹燦爛, 大有畫龍點睛之功。

庭園

山茶最宜庭園綠化,從文化內涵上它是一種傳統的瑞花嘉木,一種吉祥的喜樹。從形態來看,山茶四季常青,樹形適中、地栽、盆栽、花壇種植均相宜。而云南山茶喬木型,需要較大的庭院空間,方能地栽,所以寺院、書院中種植較多。大理白族,家家流水,戶戶養花,首先必須種植山茶花,但以壇植或盆栽為主。

展覽

山茶花可以組成春季花展主題,辦成各種級別的花花展覽,非常受歡迎,杭州、昆明、大理、成都、溫州等地均已相約成俗,山茶花年年成為花展的主題。花展通常選定有利于茶花布展的場地,以盆花為主,分室內、室外展區組織展覽、展銷,召開山茶專題學術會議等。

專類園

在國內外植物或園藝研究部門,有關的園林風景區內,往往根據所具備的條件,開辟山茶植物專類園,供對山茶植物的分類學、生態學、園藝學等方面的研究之用,多數兼有開放展覽功能。

中國以昆明植物研究所山茶園為最著名,品種多、樹齡高、規模大。金殿園林植物園中的山茶園,更具規模,已成為一 流的云南山茶專類園。大理古城具有數量龐大的私家山茶園群體,楊家花園和他毗鄰的趙家花園最為著名,后者已于1986年規劃改建成大理茶花品種基地。在華東地區,杭州植物園的山茶園、浙江富陽中國林業科學院亞熱帶林業科學研究所、江西南昌省林科所、湖南長沙省林科所等的山茶種植園以及溫州的茶花園和金華竹馬鄉的國際茶花物種園,都擁有眾多的山茶品種和茶梅品種,供參觀、考察。廣西南寧、桂林市建立的金華茶保護區和品種園,也具有相當可觀規模。

景觀區

指大面積的山茶自然群落或人工栽培群落的宏觀場面,如云南騰沖高黎貢山東坡的紅花油茶林開花時的壯觀景象,廣西金花茶保護區的神奇景觀,江西、湖南大片油茶林開花時的景色,以及山東半島沿海島嶼上珍奇的海島型山茶生態景觀,都是山茶工作者們向往的地方。

醫用

山茶花的藥用價值,始見于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清乾隆名醫吳儀洛的《本草從新》中已有詳述:"山茶花微辛、甘寒、涼血。治吐衄 腸風下血,湯、火傷灼(麻油調涂)用紅者。子、婦人發直,研末摻之。"

吳其浚(1849)的《 植物名實圖考》卷三十五中述:"山茶,本草綱目始錄,救荒本草,葉可食及作茶飲,其單 瓣結實者,用以榨油,山地種之。花治血癥。"

在西南地區,民間常取山茶花花蕾供藥用,視紅色寶珠茶花為藥用茶花。其他山茶花也有類 似的作用。山茶花含有花白甙及花色甙等斂止血劑,有止血、散瘀消腫之功用,主治咳血、 鼻出血、腸胃山血、子宮出血以及燒傷、燙傷、跌打損傷、創傷出血等癥。泡酒成茶花酒, 或煮糯粥時加入成茶花糯米粥,以治痢。

功效與作用

涼血止血;散瘀;消瘀腫。主吐血;衄血;咳血;便血;痔血;赤血痢;血淋;血崩;帶下;燙傷;跌撲損傷。用于吐血,衄血,便血,血崩;外用治燒燙傷,創傷出血。

①朱震亨:吐血、衄血、腸風下血,并用紅者為末,入童溺、姜汁及酒調服,可代郁金。

②《綱目》:湯火傷灼,研末麻油調涂。

③《醫林纂要》:補肝緩肝,破血去熱。

④《百草鏡》:涼血、破血、止血。消癰腫跌撲,斷久痢、腸風下血,崩帶血淋,鼻衄吐血;外敷炙瘡。 ⑤《本草再新》:治血分,理腸風,清肝火,潤肺養陰。

附方

①治吐血咳嗽:一寶珠山茶,瓦上焙黑色,調紅砂糖,日服不拘多少。二寶珠山茶十朵,紅花五錢,白芨一兩,紅棗四兩。水煎一碗服之,渣再服,紅棗不拘時亦取食之。(王玷桂《不藥良方》)

②治赤痢:大紅寶珠山茶花,陰干為末,加白糖拌勻,飯鍋上蒸三、四次服。(《救生苦海》)

③治痔瘡出血:寶珠山茶,研末沖服。(《綱目拾遺》)

④治乳頭開花欲墜、疼痛異常:寶珠山茶,焙研為末,用麻油調搽。(《綱目拾遺》)


參考資料
  • 1.山茶 Camellia japonica L.??. 中國植物志 . [2017-9-13]
  • 2.山茶花??. 中醫藥網 . [2017-9-13]
  • 3.寧波現有10余個茶花品種 山茶凌寒始盛開??. 東方網 . [2017-9-13]
  • 4.中國古代茶花品種的整理與分析??. 莫閑茶花網 . [2017-9-13]



7702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

上一篇:杜鵑
下一篇:水仙
一秒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陆良县| 乌拉特前旗| 康保县| 革吉县| 湘潭市| 哈密市| 保德县| 泸西县| 鄂尔多斯市| 桃江县| 武夷山市| 揭阳市| 固阳县| 朝阳县| 舒兰市| 吉木乃县| 绵阳市| 太康县| 台东市| 武义县| 丘北县| 栾城县| 龙川县| 三台县| 安泽县| 克东县| 富蕴县| 枝江市| 尖扎县| 威宁| 涞源县| 共和县| 沙雅县| 合作市| 龙山县| 深圳市| 吉林省| 师宗县| 卓资县| 东乌| 旺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