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駕駛飛機
無人駕駛飛機簡稱“無人機”,是利用無線電遙控設備和自備的程序控制裝置操縱的不載人飛機。機上無駕駛艙,但安裝有自動駕駛儀、程序控制裝置等設備。地面、艦艇上或母機遙控站人員通過雷達等設備,對其進行跟蹤、定位、遙控、遙測和數字傳輸。可在無線電遙控下像普通飛機一樣起飛或用助推火箭發射升空,也可由母機帶到空中投放飛行。回收時,可用與普通飛機著陸過程一樣的方式自動著陸,也可通過遙控用降落傘或攔網回收。可反復使用多次。廣泛用于空中偵察、監視、通信、反潛、電子干擾等。
2013年11月,中國民用航空局(CAAC)下發了《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系統駕駛員管理暫行規定》,由中國AOPA協會負責民用無人機的相關管理。根據 《規定》,中國內地無人機操作按照機型大小、飛行空域可分為11種情況,其中僅有116千克以上的無人機和4600立方米以上的飛艇在融合空域飛行由民航 局管理,其余情況,包括日漸流行的微型航拍飛行器在內的其他飛行,均由行業協會管理、或由操作手自行負責。
2017年02月15日,阿拉伯聯合酋長國迪拜交通局宣布,今年7月迪拜將成為全球第一個允許載客無人機運營的城市,而采用的機型是中國研制的全球第一款可載客的無人駕駛飛機“億航184”。
2017年5月16日民航局宣布,目前已經初步完成了民用無人機登記注冊系統的開發,并于18日上線運行,6月1日正式對質量250克以上的無人機實施登記注冊。
基本簡介
?
無人駕駛飛機(英文縮寫:Unmanned Aerial Vehicle)是一種以無線電遙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為主的不載人飛機。它的研制成功和戰場運用,揭開了以遠距離攻擊型智能化武器、信息化武器為主導的“非接觸性戰爭”的新篇章。
與載人飛機相比,它具有體積小、造價低、使用方便、對作戰環境要求低、戰場生存能力較強等優點,備受世界各國軍隊的青睞。在幾場局部戰爭中,無人駕駛飛機以其準確、高效和靈便的偵察、干擾、欺騙、搜索、校射及在非正規條件下作戰等多種作戰能力,發揮著顯著的作用,并引發了層出不窮的軍事學術、裝備技術等相關問題的研究。它將與孕育中的武庫艦、無人駕駛坦克、機器人士兵、計算機病毒武器、天基武器、激光武器等一道,成為21世紀陸戰、海戰、空戰、天戰舞臺上的重要角色,對未來的軍事斗爭造成較為深遠的影響。
一些專家預言:“未來的空戰,將是具有隱身特性的無人駕駛飛行器與防空武器之間的作戰。”但是,由于無人駕駛飛機還是軍事研究領域的新生事物,實戰經驗少,各項技術不夠完善,使其作戰應用還只局限于高空電子及照相偵察等有限技術,并未完全發揮出應有的巨大戰場影響力和戰斗力。因此,世界各主要軍事國家都在加緊進行無人駕駛飛機的研制工作。根據實戰的檢驗和未來作戰的需要,無人駕駛飛機將在更多方面得到更快的發展。
誕生過程
自動化在飛機駕駛中的應用是在人飛上藍天后,又一個重大的科技進步。無人駕駛飛機是一種以無線電遙控或由自身程序控制為主的不載人飛機。由于他是高科技技術的集中載體,其主要應用于現代戰爭。
現代戰爭已是坦克、大炮、飛機、軍艦多兵種之間有機配合, 空地海天電一體的立體戰爭。其技術之先進、殺傷力之強和危險性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而無人機以其體積小、重量輕、機動性好、飛行時間長和便于隱蔽為特點,尤其是因其無人駕駛,特別適合于執行危險性大的任務,故在現代戰爭中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如在1982年發生的貝卡谷地之戰和1991年爆發的海灣戰爭中,無人機在偵察監視、干擾敵方雷達通信系統和引導己方進攻武器等方面,都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無人機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914年。當時第一次世界大戰正進行得如火如荼,英國的卡德爾和皮切爾兩位將軍,向英國軍事航空學會提出了一項建議:研制一種不用人駕駛,而用無線電操縱的小型飛機,使它能夠飛到敵方某一目標區上空,將事先裝在小飛機上的炸彈投下去。這種大膽的設想立即得到當時英國軍事航空學會理事長戴·亨德森爵士賞識。他指定由A.M.洛教授率領一班人馬進行研制。
最初的研制是在一個名叫布魯克蘭茲的地方進行的。為了保密,該計劃被命名為“AT計劃”。經過多次試驗,研制小組首先研制出一臺無線電遙控裝置。飛機設計師杰佛里·德哈維蘭設計出一架小型上單翼機。研制小組把無線電遙控裝置安裝到這架小飛機上,但沒有安裝炸彈。1917年3月,在第一次世界大戰臨近結束之際,世界上第一架無人駕駛飛機在英國皇家飛行訓練學校進行了第一次飛行試驗。可是飛機剛起飛不久,發動機突然熄火,飛機因失速而墜毀。過了不久,研制小組又研制出第二架無人機進行試驗。飛機在無線電的操縱下平穩地飛行了一段時間。就在大家興高采烈地慶祝試驗成功的時候,這架小飛機的發動機又 突然熄火了。失去動力的無人機一頭栽入人群。
兩次試驗的失敗,使研制小組感到十分沮喪,“AT計劃”也就此畫上了句號。但A.M.洛教授并沒有灰心,繼續進行著無人機的研制。功夫不負有心人,10年后,他終于取得成功。1927年,由A.M.洛教授參與研制的“喉”式單翼無人機在英國海軍“堡壘”號軍艦上成功地進行了試飛。該機載有113公斤炸彈,以每小時322公里的速度飛行了480公里。“喉”式無人機的問世在當時的世界上曾引起極大的轟動。
幾乎與此同時,英國皇家空軍也研制了幾種不同用途的無人機,其中有用陀螺儀控制的空中靶機,有用無線電控制、可投放魚雷的無人機,甚至還開始研制無人駕駛的攻擊機。但經過反復試驗,英國皇家空軍最后確定制造一種用陀螺儀控制的無人機。這種無人機既可當靶機,也可攜帶炸彈。后來,皇家空軍又對這種無人機進行了改進,采用預編程序的無線電遙控裝置,并裝上了大功率發動機,使這種無人機的速度增大到每小時310公里。英國皇家空軍一共制造了12架這種取名為“拉瑞克斯”的無人機,該機還曾裝上火炮,成功地從戰艦和地面基地進行了發射試驗。?
發展歷程
隨著無人機技術的逐步成熟,到了30年代,英國政府決定研制一種無人靶機,用于驗校戰列艦上的火炮對飛機的攻擊效果。1933年1月,由“費雷爾”水上飛機改裝成的“ 費雷爾·昆士”無人機試飛成功。此后不久,英國又研制出一種全木結構的雙翼無人靶機,命名為“德·哈維蘭燈蛾”。在1934~1943年間,英國一共生產了420架這種無人機,并重新命名為“蜂王”。
英國人在無人機的研制上捷足先登,美國人也不甘落后。早在1915年,美國的斯佩里公司和德爾科公司就曾研制出第一架無人機。這架無人機總重只有272公斤,由1臺30千瓦的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裝在一個4輪滑車上,草地上鋪設了滑軌。飛機發動后,帶動滑車在滑軌上滑行。達到一定速度后,飛機即脫離滑軌飛上天空,然后由一個簡單的陀螺儀裝置控制飛行方向,由一個膜盒氣壓表自動控制飛行高度。1915年,這架被取名為“空中魚雷”的無人機不僅成功地進行了試飛,而且被裝上136公斤炸藥成功地進行了攻擊目標試驗。
此后不久,美國陸軍的查爾斯·F·凱特林又研制出一種無人機,并取名為“凱特林飛蟲”。該機頗似普通的雙翼機,總重量為238.5公斤,可攜帶82公斤炸彈,飛行速度達到每小時88公里。1918年9月,美國陸軍開始試飛“凱特林飛蟲”,并于10月22日終于把它送上了天空。
30年代美國的一個叫雷金納德·德里的航空專家為美國陸軍研制出了供打靶用的無線電遙控機。1939年,美國又研制出了一種上單翼無人機,取名為RP-4。
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發。因戰事所需,美國陸、海軍開始大批訂購靶機,其中OQ-2A靶機984架、OQ-3靶機9403架、OQ-13 靶機3548架。后兩種靶機均安裝上了大功率的發動機,飛行速度可達每小時225公里,飛行高度達3000米。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美國陸軍航空隊曾大量使用無人靶機,并在太平洋戰場上使用過攜帶重型炸彈的活塞式發動機無人機對日軍目標進行轟炸。戰爭期間,美軍還打算將報廢的B-17和B-24轟炸機改裝成攜帶炸彈的遙控轟炸機。駕駛員先駕駛這種遙控轟炸機至海邊,然后跳傘脫身,遙控轟炸機則在無線電的遙控下繼續飛行,直至對目標進行攻擊。可惜由于所需經費巨大,再加上操縱技術過于復雜,美軍最終還是放棄了這一研制計劃。在此期間,美國海軍也曾研制出3種噴氣式無人機,分別取名為“格勞伯”、“富根”、“加格勒”,但因種種原因,都未能正式裝備部隊。
二戰結束后,隨著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機家族也逐漸步入其鼎盛時期。時至今日,世界上研制生產的各類無人機已達近百種,并且還有一些新型號正在研制之中。而隨著計算機技術、自動駕駛技術和遙控遙測技術的發展和在無人機中的應用,以及隨著對無人機戰術研究的深入,無人機在軍事方面的應用日益廣泛,被譽為“空中多面手”、“空中驕子”。
一款被命名為“獵鷹HTV-2”的無人飛行器可達到音速20倍飛行,預計該速度下不足12分鐘便能從紐約抵達洛杉磯,而正常情況下正常航班飛行至少需要5小時。
獵鷹HTV-2將由一艘火箭發射升空,再以13000英里的時速滑行至地面。之前的測試飛行僅持續了9分鐘,由于存在技術難度最終以故意碰撞的安全方式著陸。測試飛行非常成功,刷新了一項新的亞軌道太空飛行,并為產生新一代超級武器作準備。如果天氣狀況良好的話,獵鷹HTV-2飛行器將于美國東部時間8月11日發射,發射地點位于加利福尼亞州范登堡空軍基地,由空軍“牛頭怪IV號”火箭攜載發射。據悉,此次發射最初定于8月10日。
這個項目是由美國五角大樓和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共同研發的,同時作為研制新一代打擊速度超過火箭的特超音速武器計劃的一部分。美國軍方希望這款新型無人機能確保在1個小時內對全球范圍內任何地點的恐怖分子或者流亡政府實施打擊,這種攻擊能力叫做“常規定時全球打擊系統(CPGS)”。
在2010年4月進行的第一次測試飛行中,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的工程師并未精確探測到有什么問題。一些人猜測該飛行器在飛機時可能出現溫度過高現象。對于第二次測試任務,現已進行了一系列的調整,其中包括:更改重力中心和降低下降角度。
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計劃戰術策略辦公署主管戴夫-內蘭德(Dave Neyland)說:“我們將著眼攻克一些挑戰,比如:持續極超音速飛行任務。我們需要提高技術知識,從而促進未來極超音速技術的發展。我們從首次飛行中獲得寶貴的信息,基于工程審核委員會的發現進行一些調整,這將有助于提高第二次飛行測試。目前我們準備全力以赴這項測試。”
2005年3月17日,霍尼韋爾國際公司宣布,它已收到一份系統工程合同,用于分析國防預先研究計劃局(DARPA)的微型無人機(MAV)同陸軍未來戰斗系統(FCS)第一級無人機系統之間的差異。
霍尼韋爾國際公司FCS第一級無人機系統項目經理SteveMcKnight說:作為DARPA先進概念技術驗證計劃的一部分,霍尼韋爾國際公司研制了MAV。這項合同是霍尼韋爾公司的又一里程碑,它反映出陸軍已開始為戰場開發MAV技術的改型機。
波音和科學應用國際公司是FCS的領導系統綜合商。霍尼韋爾說,它同領導系統綜合商的合同包括MAV改型的可行性分析研究,還包括該無人機可攜帶的視頻和紅外攝像機。
MAV裝有前視和下視視頻攝像機,它們能把信息傳送到遠距地面站視頻終端。霍尼韋爾的改型無人機將裝備紅外攝像機。該無人機在設計上能為士兵們提供改進的態勢感知能力,以使其不受敵軍槍彈襲擊。這種無人機將用于開闊、起伏、復雜和都市地形的偵察、安全和目標搜索。利用垂直起落,它們能在樹下、烏云下和叢林中飛行。
FCS將利用先進的通信與技術將戰士們同有人和無人地面和空中平臺和傳感器鏈接一起。FCS允許部隊快速運動和執行各種任務。
市場分析
近幾年,受需求拉動和幾次局部戰爭中無人機卓越表現的激勵,國內對無人機的研發空前重視,行業爆發出前所未有的發展速度。首先是涌現的產品數量。2010 年珠海航展上,中國展示了超過25 款無人機。而僅僅是幾年前的珠海航展上,中國才第一次推出了無人機概念。即便是上屆珠海航展上,中國也只是展示了為數不多的幾款無人機。其次是涉足的廠商爆增。并且,國產無人機產品已成功走出國門。西安愛生技術集團的ASN 系列無人機、航天科技十一院的“彩虹”無人機、中航工業成飛集團的“翼龍”無人機等已先后簽訂出口訂單。
就全球市場來看,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中國無人機行業市場需求預測及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全球無人機研發與采購的市場規模每年約為50-60億美元,未來10年這一規模將以年均10%左右的速度穩步發展。
同國外的情況一樣,國內對無人機的需求現集中于軍事領域。而軍方無人機市場需求主要來自于偵察型無人機和靶機,察打一體無人機僅有少數品種定型,仍處于試驗階段。國內典型的民用無人機系統單價從數十萬至數百萬元不等,而軍用無人機系統單價往往在上千萬甚至超過億元,以中航工業成飛的“翼龍”-1無人機為代表。
根據近年來的采購情況,初步估算國內無人機市場的年銷售額近5億元,每年用于研發與采購的總金額不到10億元,僅占到當年國防經費中裝備費的約0.5%。由此衡量,當前我國無人機的應用水平僅相當于美國1990年代中前期的水平。這一較低的起點也意味著對國內無人機市場的未來發展空間可以抱有較大的期待。美軍近十年對無人機成功的運用和發展為全球各國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樣板。
前瞻產業研究院分析認為,雖然國內尚未充分具備促成2000年后無人機在美軍跨越式發展所需的全部條件,但相信隨著我軍機械化、信息化建設的深入推進,至多3-5年之后,國內無人機領域就將進入批量采購和應用的階段,市場規模有望超預期實現年均30%以上的加速增長。
未來應用領域
?
建筑承包商
有了無人機,建筑承包商和消費者可以達成雙贏的局面——屋主完全不需要花時間尋找最合適的承包商,就已經可以物超所值,等承包商自己送上門。此外,對于長期在一個城市作業的承包商而言,也省去了重復勘察等等間接成本。
快遞行業
亞馬遜、eBay 等等電子商務公司每天都會受到這樣的客戶請求。多虧有了無人機,原定第二天發貨的訂單再過一小時就能馬上發貨。亞馬遜前不久剛剛公布了自己打算用無人機解決送貨難題的方案。
服裝零售行業
任意挑選不限量的衣服,然后等 1 個小時,無人機就會把你所有的選擇「空運」到手上。你可以在自己家隨便試穿,然后拜托把不要的衣服再「空運」回去。
度假旅游業
如果我會在一個地方旅行停留超過 1 周,我會非常想把那個地方里里外外考察一番,只看幾張不同角度拍攝的照片根本不能滿足我。
度假區可以在所有的景點安插自己的無人機。這真的會讓消費者有更好的決策體驗——你會覺得自己離景點更近,更敢于做出旅行決定。
體育和媒體行業
無人機特殊的拍攝角度是許多專業攝影永遠無法企及的精彩角度。如果所有的專業場館都可以加入無人機攝影,普通人對大事件的消費體驗一定會大大提升。
安保和執法
現在當警察是一件更加危險的事兒了,不論是安保任務還是執法任務。如果能在天空中安插一只「眼睛」,警察就能輕易了解重點區域加以小心,也能制服更多罪犯。
消防員也可以用無人機搭載消防龍頭,從空中灑水救火,或者從人力難達的刁鉆角度滅火。
無人機對執法的幫助也潛力無限——開超速罰單、制止搶劫、甚至恐怖主義鎮壓都會需要無人機。
主要功能
?
作為靶機
這是無人機的最初用途,可用于地面防空和空中格斗武器的試驗與訓練。如美國諾斯羅普公司研制的MD2R5靶機,最大飛行高度8250米,可裝紅外曳光管和雷達信號。
無人駕駛飛機增強器,還可帶拖靶作為火炮和導彈的靶標。美國瑞安公司的BQM-34靶機飛行速度為1.5馬赫,飛行高度達1.83萬米,可用于模擬敵方戰斗機。面對日益嚴重的反艦導彈的威脅,美國海軍還開發了BQM-74C型掠海飛行無人機,用于評估艦載反導系統。
偵察監視
這也是無人機最早的用途之一。無人偵察機可以深入陣地前沿和敵后一二百公里,甚至更遠的距離。它依靠裝在機上的可見光照相機、電影攝影機、標準或微光電視攝像機、紅外掃描器和雷達等設備,完成各種偵察和監視任務。一般來說,一架無人機可攜帶一種或幾種偵察設備,按預定的程序或地面指令進行工作,最后將所獲得的信息和圖像隨時傳送回地面,供有關部門使用;也可以將獲得的所有信息記錄下來,待無人機回收時一次取用。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無人機上的設備性能也在不斷提高,同時還增加了一些新的裝備,應用范圍進一步擴大。如裝備全球定位系統(GPS)后,無人機可與偵察衛星和有人駕駛偵察機配合使用,形成高、中、低空,多層次、多方位的立體空中偵察監視網,使所獲得的情報信息更加準確可靠。
騙敵誘餌
使用無人機吸引敵方的火力或整個防空系統,進而將其破壞或摧毀,是近一二十年人們為無人機開發出的新用途。作為誘餌之用的無人機,其主要使命是協同其他電子偵察設備遂行誘騙偵察;或作為突防工具,為有人駕駛飛機提供防空壓制;或與反輻射武器配合使用,壓制和摧毀敵防空系統。為此,這種無人機與其他用途的無人機有所不同。為了提高作為誘餌的欺騙效果,常常要采取一些措施,如進行特殊設計,并裝上適當的電子設備,使其具有與欲模擬的目標有相仿的機動能力和信號特征;安裝角反射器等無源裝置,增大無人機的雷達反射面積;安裝射頻放大設備,增強雷達反射信號。總之,就是千方百計讓敵方容易發現它,吸引敵方的注意力。一般來說,在執行誘騙任務時,誘騙無人機先在前沿陣地上空模仿有人駕駛飛機作戰術飛行,刺激或誘發敵防空武器系統中的雷達開機,然后己方偵察設備趁機完成偵察任務。用作突防工具時,無人機先于己方的攻擊機群從側面到達敵防空體系所保護的目標區,迷惑敵方雷達,消耗敵防空兵器。這些無人機由于采用了增大雷達反射截面積和信號強度等措施,具有很強的欺騙性。敵方的雷達將首先截獲到這些假目標,但很難識別,導致把這些錯誤的情報傳遞到敵火控雷達系統和防空武器。這樣,一方面可使敵防空雷達網在對付這些假目標上消耗大量時間,另一方面敵武器系統會對其開火或發射導彈,消耗防空火力,從而降低對己方攻擊機的威脅。事實證明,誘餌無人機曾在幾次局部戰爭中發揮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例如,在1973年的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使用美國的“鷓鴣”式小型無人機作為誘餌,欺騙敵防空火力,掩護自己的飛機進攻。據介紹,曾有1架無人機誘使32枚“薩姆”導彈對其發射。隨后,以軍的F-4戰斗機和A一4攻擊機緊隨其后,順利完成了對埃軍陣地的攻擊任務。
實施干擾
系統進行干擾,使其通信中斷,指揮失靈。發展趨勢是向干擾雷達和干擾通信同時進行方式發展。因為要想使敵方地域的所有雷達都受到完全干擾是不大可能的,那么未受干擾壓制的雷達所獲得的有關目標的信息,可以通過通信線路傳送到已受干擾雷達陣地上。所以,只有在干擾雷達時,同時對通信系統也予以干擾,才能使敵方高炮和導彈陣地無法得到所需要的情報信息。為此,一架無人機可同時裝備兩種或兩種以上的干擾設備,根據需要靈活運用;也可是兩種或多種不同用途的無人機或無人機與電子戰飛機之間的協同作戰。英國研制的“君主”系統,就是使用多架無人機,分別攜帶電子偵察設備、雷達干擾設備和通信干擾設備,飛臨敵方陣地上空執行遂行電子戰任務的一個綜合系統。在光電對抗中,無人機的作用潛力也是十分引人注目的,它可以裝備煙霧裝置,瓦解敵方的光電制導武器的進攻;也可以裝備閃光燈具,作為紅外誘餌,引偏敵方的紅外制導武器;還可以利用它機動靈活和滯空時間長的特點,把攜帶的曳光彈準確地投放到所需的位置上。
對地攻擊
作為一種空中運載工具,無人機也能攜帶多種對地攻擊武器,飛往前線或深入敵占區縱深,對地面軍事目標進行打擊;它可以用空對地導彈或炸彈對敵防空武器實施壓制;用反坦克導彈等對坦克或坦克群進行攻擊;用集束炸彈等武器對地面部隊集結點等進行轟炸。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反輻射攻擊無人機。這是一種利用敵方雷達輻射的電磁波信號,發現、跟蹤,以至最后摧毀雷達的武器系統。它不僅可用于攻擊敵方雷達、干擾機和其他輻射源,而且高速反輻射無人機加裝復合制導裝置等設備后,還可用于攻擊敵預警機和專用電子干擾飛機。美國的“勇敢者”200型和德國的KDAR就屬于反雷達無人機。KDAR采用無尾、十字形機翼的布局形式,機翼還可折疊起來,放入一個6.1立方米的標準容器內。該容器既是儲存和運輸的包裝,又是發射裝置,每個容器可裝20架KDAR無人機。
校射作用
主要用于火力引導和對射擊效果進行評估。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蒼鷹”就是這樣一種無人機。它裝有測距機。自動跟蹤電視攝像機、激光指示器和熱成像儀,可通過抗干擾的數據鏈向地面傳送位置修正指令,能為“銅斑蛇”激光制導炮彈和機載“海爾法”反坦克導彈指示目標。
通信中繼
如美國的“先鋒”式無人機裝有抗干擾擴頻通信設備、大功率固態放大器、全向甚高頻和超高頻無線電臺中繼設備等,可在C波段進行數據、信號、話音和圖像通信,通信距離為185公里。無人機除了具備上述7種功能外,還有其他飛機所不具備的特長。一是費用低廉。無人機的造價通常在幾萬至幾十萬美元之間。與有人駕駛飛機相比,價格差距十分懸殊,相當于有人駕駛飛機的1/100~1/1000。無人機操縱人員只需半年的常規培訓,而培養一名有人駕駛飛機的飛行員,必須經過4年以上的專門培訓,且耗資巨大。無人機執行與有人機相同的任務時,所耗燃料也相當少,通常只占有人機的l%。二是隱蔽性好,生存能力強。無人機的長度基本在10米以內,重量大多在1~2噸之間;因此,它在空中活動十分輕捷自如,各種探測器材很難發現它的行蹤。三是使用簡便,適應性好。無人機既可以近距離滑跑升空,也可以直接發射升空;既可以在公路上起飛,也可以在海灘、沙漠上起飛,因而可在前線廣泛使用。無人機的回收也很方便,既可以用降落傘和攔阻網回收,也可以利用起落架、滑橇、機腹著陸。如加拿大的CL-227“哨兵”無人機還可以像直升機一樣進行垂直起降。此外,無人機能適應各種環境,可以毫無顧忌地進出核生化武器的沾染區,并可以在各種復雜氣象條件下連續飛行。
運輸能力
據外刊報道,俄羅斯“埃尼克斯”公司宣布,將為俄國防部研制新一代無人機。
據悉,新型無人機能夠用于校正迫擊炮和火炮射擊的角度,并可用于地形照相偵察及執行其他任務,同時具備在信息化作戰條件下運送軍用物資能力。
美國也在研究運輸無人機。
監察安全狀況
根據The Lens的一份報告,新奧爾良市官員在2月份曾申請使用美國國土安全部的無人駕駛機,為保障該地的安全。The Lens稱,一位新奧爾良官員一直對收購無人駕駛高科技非常感興趣。據報道,市政府官員與本地的無人駕駛飛機制造商召開了兩次會議,望將無人駕駛機正式投入新奧爾良市中。
救災應用
2011年3月10日云南盈江地震災情發生后,裝載有低空無人機航攝系統的測繪應急車連夜趕赴盈江縣實施無人飛機航拍任務。3月11日上午,第一架無人飛機于9:00在盈江縣城順利起飛,對災區全境進行了長達50分鐘的航空攝影,成功獲取到盈江災區首批震后20平方千米、1000多張0.1米的高分辨率航空影像。3月11日下午,無人飛機再次起飛,成功獲得第二批航空影像數據并在第一時間傳回北京。
從汶川地震到舟曲泥石流,利用無人飛機獲取災區影像正在成為救災測繪應急保障的重要手段。那么,無人機的優勢在那里?災后為什么第一時間要獲取航空影像?記者就此采訪了受命擔負云南盈江地震無人機應急機組的北京天下圖集團相關負責人。
“影像圖可以比其他觀測手段更直觀的進行災后的災害評估和重建決策。”國家測繪局無人機專家、北京天下圖集團董事長關鴻亮先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
據了解,此次實施航拍任務的北京天下圖集團是國家測繪局唯一批準的全國“城市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數據庫”建設試點單位,其自主品牌“天下圖庫”已經形成國內目前規模最大、種類最全、技術最新、響應速度最快的、分辨率最高的對地觀測體系,是唯一通過自主航飛模式建設的、覆蓋全國5-50厘米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庫。
天下圖負責人告訴記者,無人機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在惡劣的自然條件下,利用簡單條件就可以低空飛行,獲取影像數據。天下圖已經具備影像獲取、影像處理、影像生成等一套完整的航飛體系,能夠在很短時間飛到很多地方,滿足各類應急測繪和精準測繪需求。
天下圖集團無人機部負責人趙星濤介紹,天下圖已經在全國布有15個應急中心,除少數地區外,均可以24小時抵達全國各地。特別是針對地震、泥石流等可能突發的地區,強化了應急中心建設。此次盈江地震發生后,就由云南的應急中心第一時間趕赴現場開始作業。
“我們是第一個到達災區的航攝隊伍,盡管條件惡劣,但很快拍攝完成后,經過數據處理,3個小時就快速拼接出災區影像圖來。”趙星濤說,如此快速的反應為相關部門的災情分析、判斷提供了及時有效的決策參考。
天下圖負責人表示,獲取的航空影像數據需要后續加工才能最終形成最終全圖,而天下圖的“像素工廠”可以對獲取的影像進行批量處理,不僅時間大大縮短,而且成本低、全自動運行,對于應急測繪保障的效率有極大的提升。
“我們不僅與相關部委有著密切的合作關系,做到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作業,而且我們特別針對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有詳細的預案,利用我們的無人機和先進技術為抗震救災盡力也是我們的義務和責任。”這位負責人說。
新聞應用
北京時間2015年1月13日,美國聯邦航空局(FAA)將批準CNN測試飛行用于新聞采集的無人機。CNN已與佐治亞理工學院研究所(Georgia Tech Research Institute)共同研究無人機的信息采集工作,FAA將分析CNN的測試信息,以制定新聞報道無人機的相關規則。
CNN作為美國有線電視行業中全天候報道新聞的先鋒,一直致力于合法地使用無人機進行新聞采集。
在無人機的展會上,中國無人機廠商風頭很勁,大疆、零度、Yuneec在國外的民用無人機市場知名度和占有率都很高。除了無人機本身,大疆和零度的飛控占有率也非常高。美國、日本和德國的很多無人機公司都在使用大疆的無人機飛控來打造他們的無人機,由于這些中國公司的飛控積累了非常多的飛行經驗和參數,所以性能穩定。另外,無人機所使用的直流無刷電機有90%以上都是來自中國。
種類介紹
“密碼”無人機
這是美國西科斯基飛機公司應國防部要求研制的一種小型無人機,主要用于向戰場指揮員提供與戰斗進展有關的戰場實時信息。“密碼”機外型十分奇特,酷似一個面包圈。該機飛行高度2500米左右,巡航半徑30公里,內裝光學照相機、前視紅外傳感器及其它可執行軍事任務的傳感器。它主要擔負在中低空范圍內對敵各種目標的偵察搜索任務,并可利用機上地面穿透雷達探測地下的雷達等裝置。
二戰結束后,隨著航空技術的飛速發展,無人家族也逐漸步入其鼎盛時期。
多功能無人機
這種無人機將集偵察、校射、監視、戰果評估、目標識別、無線電中繼、對地攻擊等多功能于一體,可在距敵較遠時進行干擾、誘騙等軟打擊,也可在必要時對地面重要目標進行攻擊。美國波音公司研制的“禿鷹”就是這樣一種無人機。“禿鷹”是一種大高度、長續航時間的自主式無人機,可用于執行戰略偵察、監視。目標探測、反潛戰、指揮、控制、通信、大氣監測、海關與邊防巡邏等任務。該機采用全復合材料機體結構,具有很輕的大展弦比承載機翼。該機巡航速度每小時148公里,最大升限2.736萬米 。
無人駕駛飛機,航程1.48萬公里,續航時間120小時。其中升限和續航時間均創造了無人機的飛行記錄。
為使無人機真正成為“空中士兵”,國外正在積極發展人工智能無人機。如英國塞肯公司的“塞肯”觀察與攻擊自動飛行器,可在空中監視目標的同時自動判斷目標的軍事價值。當它認為目標值得攻擊時,就自動調整飛行狀態,精確地向目標發起俯沖攻擊。
長時留空
為對目標進行長時間監視,彌補無人偵察機留空時間短、對同一目標反復偵察時所需航次多等不足,長時間留空無人機便應運而生。如美國洛克希德公司的微波動力無人機,可在高空飛行60天以上。國外的長時間留空無人機最大續航時間可達1年,可對目標進行連續不斷的偵察、監視。
反導彈無人機
為對付日益增多的地對地戰術導彈的攻擊,國外正積極研制用于攔截導彈的無人機。這種無人機可在距所防衛目標較遠處擊毀來襲導彈,從而克服了“愛國者”、C-300等一類導彈攔截距離近、反應時間長、攔截成功后的殘體仍對目標有一定損害作用的不足。
預警無人機
與載人預警機相比,預警無人機的經濟性好、費效比低且生存能力強。預警無人機與載人預警機一樣,集預警、指揮、控制和通信功能干一身,可起到活動雷達站和空中指揮中心的作用。平時可用來進行空中值勤,監視敵方行動,戰時可加大預警距離,擴大己方的攔截線并且可以通過它統一控制戰區內的所有防空武器,有效指揮三軍作戰。預警無人機既可單獨作用,又可與載人預警機配合使用。單獨使用時,預警無人機利用下行數據傳輸線,將所獲得的情報信息傳到地面指揮控制中心。配合使用時,預警無人機率先部署在200~300公里外,將所獲得的情報發送給載人預警機,以此擴大預警范圍,避免載人預警機穿行于危險區域。美國格魯門公司研制的D754就是一種典型的預警無人機。該機裝有新型機載共形相控陣雷達,能夠在復雜電子環境中探測和識別像巡航導彈這樣的低空飛行目標。此外,機上還裝有紅外等多種傳感器。
隱身無人機
1995年6月1日,由美國洛克希德公司、馬丁公司和波音公司聯合研制的世界上第一種隱身無人機――“蒂爾”-3(綽號“暗星”),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洛克希德公司斯昆克工廠公開展出。該機外形奇特,機翼碩大,機身扁平,有頭無尾。“暗星”之所以采用這種奇特的外形,主要是為了減小雷達反射截面積,以增強隱身性能。機身的底部涂成黑色,也是基于此種考慮。該機在1.37萬高度可巡航8小時,活動半徑1800公里,巡航速度每小時240公里。據介紹,該機將裝備合成孔徑雷達或電光探測設備,在續航8小時時,總監視覆蓋面積為4.8萬平方千米;在1米分辨率時,搜索速度為每小時5480公里;能顯示0.3米的目標象點;單機可截獲目標600個。該機還具有自主起飛、自動巡航、脫離和著陸的能力,而且可在飛行中改變自己的飛行程序,以執行新的任務。
微型無人機
為進一步擴大無人機的使用范圍,使無人機能直接為班、排、連等低級別作戰單位提供實時的情報保障,國外正積極開發微型無人機。這種無人機最長約2米,僅重幾公斤,使用時可由單兵發射筒發射。如美國布蘭登布雷飛機結構公司和傘翼公司正在研制的“天球”無人機,最大重量僅9公斤左右,最長留空時間為2.5小時,除可以垂直起降外,還可在7米×7米的場地上發射與回收。
新一代微型偵察機即將走出實驗室。可以放在手掌上的這種微型飛機翼展15厘米,靠體積僅有紐扣大小的電動或噴氣發動機推動。它將被用于偵察衛星和軍用偵察機監視不到的死角,使士兵能夠看到山背面的情況或發現躲在被轟炸后的建筑物內的敵人。微型偵察機可以放在軍用挎包里,它裝備有攝像機、紅外線傳感器或雷達探測器等,甚至有電子鼻,以便通過士兵的氣味發現他們。
佐治亞工學院的羅布·米切爾森則提出使用脈沖式噴氣發動機,他已經造了一個模型,如同一支短粗的鋼筆。另一個辦法,是用電動機帶動螺旋槳。盡管微型電動機提供動力還存在困難,但美國國防部對制造微型技術研究所的工程師們制造的一種 1厘米大的直升機,還是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希望在一年內能夠看到幾種樣機試飛。專家指出,將來當有只鳥在你頭上轉或房間里有蚊子叫時,請你當心,也許有人正在監視你。
空戰無人機
為減少有人駕駛飛機在空戰中的損失,國外正研制用于空對空交戰的無人機。由于無人機機動時不受飛行員抗過載能力的限制,空戰時,可進行超常規機動,對導彈等高速攻擊武器可進行有效的規避。同時,由于無人機被敵方機載雷達截獲的概率低,故在空戰中的損失要大大低于有人駕駛飛機。例如,美國研制的高機動空中格斗無人機,在與F-4“鬼怪”式戰斗機進行空戰格斗試驗中,曾成功地躲避開F-4 所發射的“麻雀”導彈的攻擊,并占領了F-4后側有利的攻擊位置。另外,美國還在進行“天眼”無人機攜載“輕標槍”和“針刺”空對空導彈的試驗,用于與直升機、攻擊機空戰。
測繪無人機
無人機作為一種新型遙感監測平臺,飛行操作智能化程度高,可按預定航線自主飛行、攝像,實時提供遙感監測數據和低空視頻監控,具有機動性強、便捷、成本低等特點,其所獲取的高分辨率遙感數據在海域動態監管、海洋環境監測、資源保護等工作中用途廣泛
航拍無人機
航拍無人機是集成了高清攝影攝像裝置的遙控飛行器,系統主要包括:載機、飛控、陀螺云臺、視頻傳輸、地面站以及通話系統等,航拍無人機飛行高度一般在500米以上,適合影視宣傳片以及鳥瞰圖的拍攝等。這種飛行器靈活方便,能快速的完成鏡頭的拍攝。
代表機型
美國研制和發展無人機的主要國家之一。美軍認為無人機適合冷戰后的“地區防務戰略”和監視地區沖突的需要。為了提高戰場實時偵察能力,美軍研制和裝備了以下無人機。
先鋒機
動力為19千瓦,作戰半徑約為185公里,留這5小時,45公斤的負載包括紅外或電子光學圖像設備。“先鋒”無人機常與E-8C探測到潛在的高等級目標,然后“先鋒”無人機進入目標區實施偵察。
捕食者
前額突出的“捕食者”中空續航無人機在未來相當一段時間內仍是美軍遠程無人機,主要用于前線部隊,為陸軍旅和陸戰隊特遣部隊提供電子光學和紅外情報。1997年1月31日,美空軍駐內利斯空軍基地第11偵察機中隊裝備了首批“捕食者”無人機。它長約8米,翼展約14米,最大升限7600米,作戰半徑926公里,最長續航時間為40小時,全重204公斤。機上載有綜合孔徑雷達、電子光學和紅外傳感器,能從簡易機場或艦船甲板上起飛,不需要降落傘或攔阻索。這種飛機在波黑參加過作戰,飛行記錄為2620任務小時,證明了其作戰的價值和能力。“捕食者”能識破地面偽裝的裝備和偽裝行動,適干監視大面積重要場地和偵察任何敵對行動。無人機通過衛星系統向聯合空中作戰中心或聯合情報中心傳輸實時偵察情況。?
環球鷹
又名“蒂爾”II,將成為21世紀初美軍遠程無人機的中堅,是一種適用于在低等至中等威脅環境下執行偵察任務的遠程長航時無人機。無人機重3.5噸,機長14米,翼展35米,留空時間42小時,最大不加油航程為2.25萬公里,能在2萬米飛行高度晝夜偵察。“環球鷹”無人機將裝備綜合孔徑雷達、紅外和電子光學傳感器。搜索方式時的分辨能力為0.9米,定點分辨偵察能力為0.3米。“環球鷹”無人機每秒能發回50兆位數據,它可以近實時向地面站發送視頻圖像,也能將綜合孔徑雷達數據直接發往前線地面部隊。“環球鷹”無人機用于執行遠程和長時間的任務。包括連續在大面積地區偵察機動導彈發射架。無人機能通過衛星與地面站進行聯絡,使喚遠離前線的懷念部也能指揮作戰,無人機偵察期間能過行規避機動并能利用雷達干擾機實施干擾和進行電子欺騙。?
暗星機
又名“蒂爾”III,是一種適用于大威脅環境下偵察用的高空續航隱形無人機。計劃少量生產,僅用于在重點防御地區上空飛行。隱形“暗星”無人機不具備“環球鷹”無人機的性能和負載,但具有突破最好防空系統的能力和最佳生存能力。“暗星”無人機的機體較薄,機翼又長又窄,作戰半徑為926公里,續航時間8小時,最大升限1.4萬米,使用FJ44型渦輪風扇發動機。“暗星”無人機每秒鐘的通信能力限制在1.5兆位,飛行中主要傳送固定框架圖像。“暗星”無人機的特點是:隱形、生存能力強,活動范圍和續航時間都比“環球鷹”更大更長。兩者的主要區別在于“環球鷹”主要任務是擔負低威脅度或中等威脅度地區上空的執行高度脅度區域上空的偵察任務,而“暗星”主要用來執行高威脅區域上空的偵察任務。?
袖珍機
美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正在研制一種機長和翼展都不足15厘米的微型無人機。它續航時間為1小時,航程16公里。它既可飛入建筑物內進行偵察,又可作為視聽監視哨附著在建筑物或裝備上。美國防部準備將這種飛機用于執行特殊情況下的監視任務。?
隱形戰機
這種飛機的速度為5倍音速。可使用微型高精確制導炸彈,能在幾分鐘之內摧毀各種移動目標。美空軍計劃在未來10-30年內,用無人戰斗機和無人隱形攻擊機取代現有飛機來執行危險性較大的作戰任務。
各國無人偵察機列表 | |
---|---|
中國 |
長空一號無人機 長空二號無人機 長虹一號無人機(無偵五無人機) 無偵九號無人機 ASN-206無人機 |
法國 | 麻雀 |
德國 |
CL-289 阿拉丁 月神2000 |
印度 |
航空發展局尼桑特 (遙控飛行器) 印度斯坦航空工業公司拉克什亞 搜索者MkII(和以色列合作) 印度斯坦航空工業公司蒼鷺(和以色列合作) |
以色列 |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先鋒(和美國合作) 獵人RQ-5無人機(和美國合作)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哈比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蒼鷺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別動隊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偵察兵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搜索者 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隕石 - 發射筒發射的微無人機系統 |
約旦 |
約旦隼 I-wing 約旦箭 靜眼 巴基斯坦型號 航向 |
南非 |
肯特容公司搜索者 高級技術和工程公司禿鷲 丹尼爾公司短尾鷹 |
英國 |
墨卡托 不死鳥 守望者 |
美國 |
RQ-1捕食者/RQ-1水手 RQ-2先鋒 (與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合作) RQ-3暗星 RQ-4 RQ-4全球鷹/歐洲之鷹 RQ-5獵人 (與以色列航空工業公司合作) RQ-6前驅 RQ-7影子 RQ-11A大烏鴉 GNAT-750 掃描鷹 龍眼 BQM-74E石雞 太陽神 |
技術特點
無人機簡介
無人機可實現高分辨率影像的采集,在彌補衛星遙感經常因云層遮擋獲取不到影像缺點的同時,解決了傳統衛星遙感重訪周期過長,應急不及時等問題。無人機飛行的分類及特點如圖所示。
無人機系統構成
無人機系統由飛機平臺系統、信息采集系統和地面控制系統組成,如圖所示。
無人機系統工作流程
(1)開始界面:快捷實現任務的規劃,進入任務監控界面,實現航拍任務的快速自動歸檔,各功能劃分開來,實現軟件運行的專一而穩定。
(2)航前檢查:為保證任務的安全進行,起飛前結合飛行控制軟件進行自動檢測,確保飛機的GPS、羅盤、空速管及其俯仰翻滾等狀態良好,避免在航拍中危險情況的發生。
(3)飛行任務規劃:在區域空照、導航、混合三種模式下進行飛行任務的規劃。
(4)航飛監控:實時掌握飛機的姿態、方位、空速、位置、電池電壓、即時風速風向、任務時間等重要狀態,便于操作人員實時判斷任務的可執行性,進一步保證任務的安全。
(5)影像拼接:航拍任務完成后,導航航拍影像進行研究區域的影像拼接。
發展目標
?
良好的隱身性能
無人駕駛飛機在幾場局部戰爭中,尤其是在空襲南聯盟行動中發揮的巨大作用是令人矚目的,但由于自身隱身技術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和遂行作戰任務性質的局限,使其在作戰中暴露出來的很高的被擊毀率又是發人深省的。在以“非接觸”方式為主導的未來戰爭中,不盡快解決無人駕駛飛機隱身技術問題或僅僅扮演一個不堪一擊的“假目標”角色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增強無人駕駛戰斗機的隱身性能是迫切需要的。這個問題已經引起了一些軍事大國的高度重視。1998年年底,美國海軍在簽訂研制無人駕駛飛機的第一份合同時,海軍航空系統司令部就強調了無人駕駛飛機的隱身性能。以色列在研制和使用無人駕駛飛機方面積累了十分豐富的經驗,先后研制出了偵察兵、猛犬、先鋒、獵人、搜索者、蒼鷺、徘徊者等型號的無人機,并多次在戰爭中使用,其掌握的某些技術居世界領先水平。但上述無人駕駛飛機主要用于偵察、電子干擾或反輻射攻擊,作戰功能有限。為了對付敵方的地地導彈等威脅性目標,以色列飛機工業公司正在研制一種高空長航時隱身無人駕駛戰斗機。該機采用隱身技術與遠距空空導彈相結合,可攜帶莫阿布導彈,突入敵方戰區后方,攔截和攻擊處于助推階段的地地導彈。機載莫阿布導彈是拉斐爾公司在巨蟒4紅外制導空空導彈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它在高空的最大射程約為100公里,飛行速度在1500到2000米/秒之間。無人駕駛飛機隱身技術雖然仍處于發展階段,但隨著適用于無人駕駛飛機的隱身材料的不斷研制和隱身機型的不斷完善,在未來戰爭中,它必將成為令敵方防不勝防的空中“暗箭殺星”。
準確的攻擊能力
無人機和戰斗機的結合,構成了一種全新的武器系統——無人駕駛戰斗機。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無人駕駛飛行器的研究應運興起。遺憾的是,此后幾十年中,無人機與戰斗機卻一直無緣結成連理,沒能造就出無人駕駛戰斗機。隨著中遠程巡航導彈和彈道導彈的發展日新月異,地空導彈、空空導彈的制導技術日臻成熟,可重復使用的無人駕駛飛機的控制水平也日益提高,“無人駕駛戰斗機”的話題才得以被人提及,且有人將反輻射導彈的技術移植到無人機上,研制出了反輻射無人機,成為一種對地面雷達極具威脅的新式武器。這種航空武器的出現,可以說是向無人戰斗/攻擊機的發展目標又邁進了一步,但它還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戰斗機。它采取“自殺”的方式,與敵方雷達同歸于盡,充其量僅僅是巡航導彈的翻版。而真正的無人駕駛戰斗機應是“可以重復使用的巡航導彈”。
最新無人飛機(6張)90年代初,美、英、以色列等航空工業發達國家,最先向無人駕駛戰斗/攻擊機這一技術高地發起了沖擊。經過對未來戰場環境和對正在發展的航空航天新技術的分析預測,軍界和工業界人士認為,由于無人機能夠以合理的成本進行有危險的行動,保護軍人的生命安全,因此,在今后10到30年的時間內,需要研制和使用新型的無人駕駛戰術戰斗機,執行一些對有人駕駛戰斗機來說太危險,而對于一次性發射的導彈來說又不太經濟的任務。據美國國防部聲稱,如果美國空軍與海軍的聯合攻擊戰斗機計劃因技術或預算問題而夭折,則將打算用無人駕駛戰斗機取代現役的F-16和F/A-18戰斗機。英國、法國、以色列和日本也在加緊研制無人駕駛戰斗機。英國空軍正在考慮用無人駕駛戰斗機替代將于2015年退役的旋風GR4戰斗機。各國五花八門的無人駕駛戰斗機設計構想多數尚處于論證、研制和試驗階段,其中最典型的方案有:美國諾斯羅普·格魯門公司為軍方設計的未來無人駕駛戰斗飛行器方案;波音公司準備將JSF戰斗機改裝為兩種成本較低的“無人駕駛戰術戰斗機”;歐洲國家在研制出第四代戰斗機EF2000和陣風之后,英國和法國決定聯手研究一種具有強大攻擊力的無人駕駛航空器。攜帶各種武器的無人機將于2007到2025年投入實戰。
輕便靈巧的機型
微型武器具有重量輕、體積小、造價低、不易被發現和摧毀等特點,因此被世界各國尖端武器研制機構所看好,并投入了巨大的研制資金,在未來戰場上有著強勁的發展前景和潛力。無人駕駛戰斗機根據其較為特殊的戰爭使命,在微型化發展方面更具有非常強烈的要求。
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項目局在1999年1月進行了一系列翼展60厘米、重200克的小型無人機試驗,并獲得了成功。該局在其空中飛行器計劃中又推出了12種大小只有152毫米的袖珍型無人飛行器的預研方案,其中4種的研制工作已正式啟動。這4種袖珍型無人機有兩種固定翼型、一種直升機型、一種折疊翼(活動翼)型。由維倫蒙特公司研制的固定翼樣機,其翼展為15厘米,時速48公里,裝備有5克重微型GPS裝置,試飛22分鐘獲得成功;另一種固定翼樣機的翼展也是15厘米,裝有軍用攝像機,航程5到10公里,由洛克希德·桑德斯公司研制;直升機型重300克,攜帶紅外成像設備,樣機有三軸穩定器,采用GPS導航,持續飛行時間可達2小時;折疊翼型袖珍無人駕駛飛機正由美國加州工學院進行研制,其主要戰斗諸元仍處于尖端武器的機密領域。另外,據軍事科學家們透露,一種僅有一美元紙鈔大小的遙控戰斗機已經研制出來。機上裝有超敏銳感應器,可“聞”出柴油發動機排出的廢氣,一旦被它盯上,就會緊追不放,且可以拍攝夜間紅外照片,將敵動態和坐標傳到200公里外的基地,引導導彈精確命中目標。它執行任務時不用擔心敵方雷達系統,適合全天候全時程作戰。
駕駛機理
為了提高作戰效益和遂行各種任務的需要,一種有人和無人兩用型戰斗機,也將隨著無人駕駛飛機技術的日益成熟而在未來的空戰中出場。它具有兩個可以相互獨立工作的飛機操作平臺,既可以和普通飛機一樣由飛行員操縱飛行,也可以由基地指揮中心直接遙控飛行或預置飛行程序自身控制飛行。兩用型戰斗機的優點是在執行某項任務中,當飛行員傷亡或出于其它原因對飛機操作失靈或是需要暫時脫離飛行操作工作以完成其它任務時,飛機的遙控指揮系統只要未被破壞,仍可以順利完成任務,安全歸返。美國與英國合作研制的三軍通用型聯合攻擊/戰斗機,現正在研究無人化的問題。該機很可能成為世界上第一種有人和無人兩用的戰斗機。
可見,在未來戰爭中,品類眾多、功能各異的無人駕駛飛機,必將成為廣奧空宇中的百變幽靈而無處不在,無所不能。隨著航空工藝、材料和技術的不斷進步,無人駕駛飛機在未來的20年間將會真正崛起,成為高技術戰爭舞臺上一顆耀眼的“明星”。
監控管理
?
?2017年5月15日,中國民航局召集各無人機制造商、各無人機管理協會等單位,召開無人機實名登記管理意見征求會議,現場對《民用無人駕駛航空器實名制登記管理規定》征求意見。5月16日,中國民航局宣布,已初步完成民用無人機登記注冊系統的開發,同時正在建立無人機登記數據共享和查詢制度實現與無人機運行云平臺的實時交聯。
“規定”顯示,實名登記工作于2017年6月1日正式開始,對于已經擁有無人機的單位和個人,需在8月31日前完成實名登記。如果未按規定實施實名登記和粘貼登記標志,其行為將被視為違反法規的非法行為,其無人機的使用將受影響。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