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婷婷深情五月亚洲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在线播放_91精品国产综合久久精品图片_久久精品不卡

百科創建
39.7K
7878

天門關

天門關,又稱鬼門關。在玉林市東部與北流縣交界處的天門山上。唐宋以來,這里是中原到欽、廉、雷、瓊和交趾的一個重要通道,不少有名人物被貶到海南島時,都經過這里,并寫有詩作傳世。唐代詩人沈佺期、宰相李德裕,宋朝文學家蘇東坡等都寫有“鬼門關”詩。?隨著文人墨客的吟唱和貶謫官員故事的傳播,鬼門關成了聞名遐邇的關隘。據考古學家研究,鬼門關曾經歷經“桂門關”“鬼門關”“魁星關”“天門關”“歸明關”等名稱,明宣德年間改名“天門關”。

石壁上“天門關”三個大字是明朝宣德三年(1428年)所刻,距今已有559年了。

地理位置

天門關,又稱鬼門關。在玉林市東部與北流縣交界處的天門山上。石壁上"天門關"三個大字十分醒目。天門山與龍狗嶺兩座山脈相對而立,山峰高聳,至天門關處緊收狹小,成一要隘,是古今交通要道。現今新修的玉(林)北(流)柏油公路從這里通過,是溝通梧州、廣州、香港、深圳、北海、合浦的重要峽口。

天門關底路面海拔高程為115米,關北側峰頂海拔高程176.8米,關南側峰頂海拔高程為210米,兩側的高差分別為61.8米、95米;兩峰之間隔僅100米,原筑有石墻,中留關門通行,今已毀。然明宣德三年(1428年)鐫刻在隘崖壁上的“天門關”大字仍赫然醒目,旁邊有“行行萬里度天關,天外遙看海上山。剪棘摩崖尋舊刻,依然便擬北流還”等小字詩句,為明代宣德四年(1429年)的文物遺存。?

歷史沿革

天門關歷史悠久,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于建武十七年(公元41年)率兵兩萬余人征林邑,經過此關曾立碑,唐代詩人溫庭筠有贊馬援詩:“漢令班南海,蠻兵避玉林,天崖柱分界,傲外貢輸金,坐失奸臣意,誰明報國心,一棺忠勇骨,漂泊章煙涂。”

唐朝德宗建中年間宰相楊炎(781年),被貶為崖州司馬。過天門關時寫詩曰:“一去一萬里,千知千不還。崖州在何處?生度鬼門關。”(見《全唐詩》卷102)唐代詩人沈銓期(字云卿)被貶過此寫《入鬼門關》一詩:“昔傳瘴江路,今到鬼門關。土地無人老,流移幾客還。自從別京路,頹鬢與衰顏。夕宿含沙里,晨行同路間,馬危千仞谷,舟行萬重灣。問我投何地,西南盡百蠻。”宋代大文學家、詩人蘇東坡,被貶嶺南和得赦歸朝,經過此關,并作《次韻王郁林》一詩:“晚途流落不堪舍,海上春泥手自翻;漢使節空余皓首,故侯瓜在有頹坦。平生多難非天命,此去殘年盡主恩;誤辱使君相抆拭,寧聞老鶴更乘軒。”(見《蘇軾詩集合注》卷四十四)

明代徐霞客在《粵西游日記》中寫道:“北流縣西十里為鬼門關,東十里為勾漏山,二石山分支聳秀,東西對列,而鬼門顛崖遂谷,雙峰夾立,路過其中,勝與勾漏實相伯仲。予自橫林北望即奇之,不知為鬼門也,至縣始悟已從東南越入之過,以不及經其下為恨。”

7878

免責聲明:本站詞條系由網友創建、編輯和維護,內容僅供參考。

以上內容均為商業內容展示,僅供參考,不具備專業問題解決服務,

如果您需要解決具體問題(尤其在法律、醫學等領域),建議您咨詢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

如您發現詞條內容涉嫌侵權,請通過 948026894@qq.com 與我們聯系進行刪除處理!

上一篇:云天宮
下一篇:玉林牛腩米粉

標簽

一秒推
主站蜘蛛池模板: 册亨县| 芦山县| 石阡县| 安仁县| 辽宁省| 丰宁| 朝阳县| 钟祥市| 清镇市| 开远市| 龙江县| 湖口县| 花莲县| 武义县| 桦甸市| 长子县| 大厂| 微博| 石台县| 霍邱县| 高密市| 崇文区| 博罗县| 会泽县| 昌乐县| 称多县| 伊吾县| 安陆市| 绿春县| 抚州市| 东乌珠穆沁旗| 融水| 萨迦县| 淮滨县| 潞城市| 仁化县| 吴桥县| 曲靖市| 岑溪市| 绍兴县| 西乌珠穆沁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