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頭鸚鵡
藍頭鸚鵡別名藍頭鸚哥,為鸚形目、鸚鵡科、派翁尼斯鸚鵡屬鳥類,原產于南美洲玻利維亞、巴西、哥倫比亞、哥斯達黎加、厄瓜多爾和巴拿馬等國。要棲息于海拔1500m以下的熱帶雨林、草原、落葉林及一些亞熱帶的農作區、農場等低地內,1766年命名,共3個亞種。
整個頭部呈現美麗的鈷藍色,泛著紫色虹彩光澤。體形短胖,短方形的尾巴,頭部呈現亮麗的藍色。是該屬最具代表性,也是較常見的品種。不同亞種的藍頭鸚哥,外觀上,大致只有羽色深淺及藍綠分布范圍上的差異。
科目分類:鸚形
生存環境:農田
顏色分類:藍色_綠色
性情分類:攀禽
最大體型:28cm
遷徙類型:留鳥
壽命年限:30年
適宜溫度:20℃±10℃
食物飼料:植物
藍頭鸚鵡形態特征
頭體長24-28cm,重240-300g。鳥喙黑色,喙基處有特殊的紅斑。腮頰上有深色圓點,類似黑色的耳朵。初級飛羽和次級飛羽顯示層次不同的綠色。下體則是鮮黃色與銅綠色相間。下腹部和尾部有鮮紅色。虹膜深褐色。腿灰色。
藍頭鸚鵡生活習性
繁殖期外通常群居,在棲息的樹上或食物充足的地方常聚集大批的族群,夜間休息時則是小群棲息在樹頂上,通常在樹梢間覓食,除了部分地區,它們在當地算是常見的鳥類。
藍頭鸚鵡飼養方法
這種鸚鵡完全素食。主要吃種子,香草和水果。也攝取大量的綠色蔬菜,蒲公英,繁縷,菠菜,新鮮的枝葉。偶爾也會到玉米田吃農作物,燕麥,小米和向日葵,導致農業損失。平均壽命約25年,人工飼養最高壽命還會更高。
藍頭鸚鵡雌雄分辨
雌雄外表無明顯差異。幼鳥的頭頸仍保留較多的綠色羽毛,隨著年齡增加,才漸漸換成藍色羽毛。
藍頭鸚鵡繁殖方式
藍頭鸚鵡在歐洲的鸚鵡養殖中是最常被繁殖的種類,主要是因為早期進口的數量比其它同屬鸚鵡都多,它們不需太大的鳥舍即可繁殖,不過建議用較大籠子比較好。繁殖期因地而異,巴拿馬2-4月、哥倫比亞2-5月、委內瑞拉2月、厄瓜多爾多2-5月,一窩卵數約3-4枚。鳥巢是放置在樹洞內,孵化時間約26天,幼鳥孵化后8至10周離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