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7K
6629
浙江青花瓷
據考古資料,浙江地區青花瓷窯業生產可追溯至明代中期。2017年在發掘開化龍坦青花瓷窯址的過程中,在地層堆積中發現有“正德庚午年造”字款,從而將該窯址青花瓷器的年代框定在明正德(1506~1521)年間。自明正德年間開始,浙江地區青花瓷窯址數量不斷增多,分布范圍逐步擴大。據統計,浙江地區青花瓷窯址有安吉縣洪家村窯址,鄞州區三夾岙窯址,義烏市大麥園窯址,松陽縣碗寮村窯址,龍泉市孫坑北、孫坑南、金村碗廠窯址,慶元縣下濟、樟坑、竹口窯址,景寧縣碗窯畈、油田村窯址,黃巖院橋蘇樓窯址,蒼南縣樟岙村、碗窯村、竹籃頭崗、后門山窯址,泰順縣泥塘坑、碗窯窯址,瑞安市碗窯村窯址,衢江區塘湖村、前林村、碗廠內、碗廠外窯址,江山市桐子塢、米碓頂、紫靈庵窯址,開化縣龍坦、太官嶺、窯墩、韓家坊、碗垃山窯址等30余處。窯址分布具有明顯規律,即大多數位于浙西南和浙南地區,也即分布在與江西、福建交界地帶。
浙江地區是青瓷的起源地,青花瓷燒制技藝并非浙江傳統,浙江地區青花瓷窯址的出現主要是基于外來技術的引入,主要是江西、福建青花瓷技術的傳入所致。如慶元竹口許氏家族,據《許氏宗譜》可知其自江西地區遷入,最早遷入此地的許氏始祖為許紹琳,年代可上溯至明弘治(1488~1505)年間。又如江山三卿口黃氏家族,據《須江窯村黃氏宗譜》記載,“……學趙公于乾隆間由閩省連城南坂遷浙衢邑廿九都紫靈庵,與福昌公裔孫同居住?!谇∈四旯镉先率?,終于道光十三年癸巳十月廿二日……”。當然青花瓷窯業技術的傳入,是基于一定的自然和社會經濟因素的,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是自然資源條件,即具備一定的原料、燃料和水源。對于青花瓷來說,青花料的存在與否,或許直接決定了青花瓷窯址的選址與分布。